-
罗新正1,孟宪伟2(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基于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广西茅尾海红树林面积稳定性评估[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秦丽,刘保占,王茂君(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估技术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王丽娜1,2,葛鹏1,刘会滔1,宋悦1,董昌明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基于注意力机制的HDC-BiGRU海表温度预测模型[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孙铭阳1,2,3,张旭志2,3,夏斌2,3,曲克明2,3,崔正国2,3,丁东生2,3,李玉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休渔期和捕捞作业期黄、渤海区沿海中心渔港表层海水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史宪莹1,李猛1,2,姜恒志3,任效忠2,4,胡艺萱2,5,刘海波1,2,毕春伟6(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大连海洋大学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宽比参数对圆弧角海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包木太1,2,崔苏皖2,李浩帅1,2,马国栋3,李一鸣1,2,陆金仁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海上溢油回收凝油剂研究进展[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高园园,赵军利,王乙震,张世禄(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东营市近岸海域营养盐时空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龚照辉1,池源2,扎边1,元冰瑜1,高建华1,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岸带近30年人类干扰指数时空变化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郑钦华(宁德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三沙湾渔业水域表层沉积物中油类含量分布及污染状况[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祝银1,2,3,朱婧睿4,严忠雍1,2,3,李子孟1,2,3,孙秀梅1,2,3(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舟山市生态环境局).浙江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铬形态分布特征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赵强,曹维,邢健,龙绍桥(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基于现场观测数据的三门核电站冬季温排水时空特征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李潇凡1,2,王胜强1,2,张海龙1,孙德勇1,李俊生2,朱海飞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渤、黄海叶绿素a浓度垂向分布特征分析与量化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吴亮1,2,王新新2,吴岢芯3,梁生康4,彭昌盛1,李泽利5(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全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一株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海洋细菌培养条件优化与产物特性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孟庆辉,李悦铭,王祥,王林,王新新,苏岫(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基于Sentinel-2数据的近岸高悬沙水体漂浮绿潮遥感识别[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马玉贤1,谭红建2,于福祥3,陈雪1,袁帅1,许宁1,史文奇1(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基于海冰热力学原理的营口海域冰厚演变规律及工程应用[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贺琪1,孔令斌1,赵丹枫1,黄冬梅2,杜艳玲1(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上海电力大学).基于限定motif关联规则的海洋热浪事件模式发现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宗虎民1,许秀娥2,崔立新1,陈元1,商井远3,袁秀堂1,4(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港海洋环境监测站;葫芦岛市生态环境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古小莉,徐瑞文,李惠青,段星星,张安凯,黄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东沿海养殖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傅圆圆,杨超,姚远,张浩男,赵倩倩(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秦皇岛海洋站海浪特征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张婉萍1,樊敏1,陶伟2,谌书1,彭晓鹃2,董燕红2(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基于正定矩阵因子模型的大亚湾海域污染特征解析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张爽1,崔福旭1,李明浩1,刘通2,陈士恒3,王震1(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先驱威锋技术开发公司;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基于封闭式增强循环吸收前处理技术测定海水中硫化物[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6期
-
韩典峰1,秦华伟1,张华威1,任利华1,彭中校1,2,宫向红1,刘慧慧1,陈伟杰3,张秀珍1,2(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黄河三角洲贝类增养殖区海水中16种除草剂污染特征及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5期
-
张淑坤,明玥,高磊(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长江口POC和DOC的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5期
-
杨雅婷1,殷勇1,2,蒋科迪1,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人民政府).陆海统筹视角下茂名市海岸带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5期
-
陆昕雨1,2,彭模2,周超凡2,赵永刚2,姜龙1,3,4(河海大学海洋学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河海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特征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5期
-
方草1,宁志铭1,韦芬1,夏荣林1,杨斌2(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基于LOICZ收支模型的涠洲岛近海营养盐浓度及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5期
-
赵玉庭,苏博,马元庆,谷伟丽,邢红艳,李佳蕙,董晓晓,孙珊(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营养盐结构及限制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5期
-
麻亮1,2,房吉敦1,刘萍1,韩旭2,李学平1,王书平1,张军1(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黄河下游森林培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黄河入海口沉积物脂肪烃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5期
-
戴桂香,杨毕铖,黄央央(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洋保护区内互花米草现状调查及入侵过程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