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何安明1,王晨淇2,惠秋平1(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刘双金1,胡义秋1,2,孙焕良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神经质与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张玥1,张冬静2,3,熊琳1,谷传华3(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手机成瘾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关系:中介与调节效应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张登浩,黄莲琼,董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李菁菁,窦凯,聂衍刚(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欧阳智,范兴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院).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心理资本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赵宝宝,金灿灿,吴玉婷(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赵倩(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大学生道德认同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道德与性别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凌辉1,2,李光程1,张建人1,2,皮丹丹1,黎任水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小学生亲子关系与校园欺凌:自立行为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周春燕1,2,万丽君1,2,宋静静1,2,黄海1,2,李林1,2,刘陈陵1,2(中国地质大学心理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研究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自尊的关系:父母卷入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李露,王敬群,叶宝娟,雷希,郑清(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教育中心).邻里关系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共情、亲社会动机的链式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钞淼1,2,陈杰1,3,李子旭1,3,李新影1,3(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青少年焦虑与抑郁的共同遗传基础[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陈云祥1,2,李若璇1,张鹏1,2,刘翔平1,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同伴依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钟伟芳1,郭永兴2(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弹性对戒毒人员复吸风险的影响:压力知觉和抑郁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余青云1,2,张静2,3(荆楚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黄淮学院).拒绝敏感性和抑郁在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陈妮娅,金童林,王艇,陈旭辉(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教育学院).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谢倩1,陈谢平1,刘传军2(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吸烟行为:抑郁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叶宝娟,杨雪,雷希,郑清(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院).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刘诏君,孔繁昌,赵改,王亚丹,周博,张星杰(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抑郁与社交网站使用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艾娟,周迪(天津商业大学心理学系).抑郁症污名与社会距离:群际焦虑和交往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尹若月1,修代明2,3,何丽1(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苏黎世大学心理系;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基于社区的自助式国画学习小组对失独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顾雯1,刘真2,1,苑广哲1,安媛媛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宋巍1,李欢欢1,郭婷1,王湘2,王淼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金钱激励延迟任务下抑郁症自杀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与心理痛苦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朱平利,刘娇阳(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作特征与农民工相对剥夺感: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胡茂林1,2,唐劲松2,廖艳辉2,李宗昌2,贺莹2,宗小芬1,2,陈晓岗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自发脑活动水平与认知功能关联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陈云云,晏碧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高积极倾向个体对情绪声音的注意偏向——消失的返回抑制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盛笑莹,王异芳,张优,苏竹青,肖晶(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表情线索和陈词类型对学前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邓衍鹤1,2,陈云祥1,2,胡业生3,刘翔平1,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表拒绝敏感性对躯体变形障碍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胡鸿1,杭荣华1,范佳丽1,国实1,余结根1,李海丽1,程灶火2(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医学院校学生社会责任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 朱江1,樊洁1,甘俊1,刘婉婷1,郑泓1,雷辉2,朱熊兆1,李敏洪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执行功能失常问卷中文版在强迫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第6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