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文龙,吴荣新,肖玉林(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充水溶洞特征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分析研究[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郭小娇1,龚晓萍1,2,汤庆佳1,陈长杰1,姜光辉1,李鑫1,3,邹艳娥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典型岩溶山坡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响应过程研究[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曾振宇1,2,晏浩1,孙海龙3,1,刘再华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白水台钙华池出入口水化学和δ13CDIC昼夜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水生光合作用影响比例的计算[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程亚平,蒋灵芝,黎柳月,李善民,冯志秦(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综合物探技术探测平果铝厂赤泥堆场岩溶发育特征[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陈祖拥1,刘方1,王世杰2,刘元生3,卜通达3,朱健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农学院).喀斯特山区植被退化过程中的土壤质量变化及评价[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邢德科1,吴沿友2,吴沿胜1,于睿1,黎明鸿1,姚香平1(教育部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麻疯树和枫杨幼苗对5种模拟喀斯特逆境的光合生理响应[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郑小战1,2,郭宇1,2,戴建玲1,陈小月2,黄健民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岩溶区线性工程影响下的地下水监测及数值模拟研究——以广州市金沙洲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王恒恒1,张发旺2,郭纯青1,苏春田2(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以武汉市南部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李海涛1,2,吴沿友2,赵丽华2,张开艳2,杭红涛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双同位素示踪定量微藻对碳源利用份额的方法研究[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魏东岚,田娜娜,李永化(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北方红色风化壳粒度测试影响的初步探讨[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刘伟1,2,周翠英1,2,袁爱华3,BRANCEL JAnton4,5(中山大学工学院;中山大学岩土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生物系;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y;University of Nova Gorica).岩溶表层带水生动物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庄旭峰,孙东(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公司).实例分析隧道建设对岩溶水的影响[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付开隆,蒋良文,冯涛,刘蜀江(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广铁路甘棠江特大桥19、20号墩异常沉降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苏春田.湘江上游岩溶流域解决资源环境和基础地质问题成果显著[J].中国岩溶,2016,第6期
  • 蒋忠诚1,2,3,罗为群1,2,童立强4,程洋1,4,杨奇勇1,2,吴泽燕1,梁建宏1,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航空遥感中心).21世纪西南岩溶石漠化演变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邓艳1,2,曹建华1,蒋忠诚1,周晓东1,岳祥飞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植被关键技术进展与建议[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张信宝(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贵州石漠化治理的历程、成效、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王宇1,张华2,张贵2,彭淑惠2,杨文礼2,蔡保新2,冯敏3,王梓溦4(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佐治亚理工学院).云南省石漠化调查及治理综述[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胡宁1,2,马志敏3,蓝家程4,伍宇春2,傅瓦利2,袁红5,娄露玲1(河南省新乡市地震局;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石漠化区植被恢复过程凋落叶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以重庆中梁山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吴协保(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石漠化监测中心).继续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现实意义[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彭韬1,2,邢学刚1,2,3,蔡先立1,2,王世杰1,2,张信宝4,孟凡德1,2,张林1,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保水剂与活性炭改良白云岩石漠化坡地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的盆栽试验研究[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顾展飞,刘琦,卢耀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贵州贞丰-关岭花江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岩土体化学元素含量与石漠化差异性关系研究[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苏维词1,2,3,潘真真1,3,郭晓娜1,3,杨吉1,3,易武英2,李艳丽1,3,杨振华4,谢砫军1,3(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黔南FAST周边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以平塘县克度镇刘家湾周边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任扬航1,马明国1,张霞2,蔡悦1,游茂超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动态监测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颜萍1,刘子琦1,2,肖杰1,胡晚枚1,陈航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效应[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崔蕾,熊康宁,关智宏,陈永毕,刘子琦(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植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模式——以贵州撒拉溪和花江示范区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涂杰楠1,童立强1,王珊珊1,郭兆成1,贺鹏1,马祖陆2(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南洞地下河流域南部岩溶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