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梅,田昆,张贇,王行,管东旭,岳海涛(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环境适应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刘艳丽1,金孝芳1,马林龙1,曹丹1,龚自明1,韦朝领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茶树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郝园园1,舒黄英1,蔡庆泽1,王振1,胡家琦1,朱国鹏1,成善汉1,周媛2,汪志伟1(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汪成忠1,2,3,马菡泽2,宋志平2,杨继2,韩继刚3,钱剑林1,胡永红3,李兆玉4(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市资源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安徽凤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及其受株龄和遮荫的影响[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刘媛,吕佳,宋佳,王玉垚,王肖静,杜芳(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植物鉴定方法[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梁颖怡,庞学群,王艇(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果实类型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和进化[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王林1,刘宁1,王慧1,任建军2,姚延梼1(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盐碱胁迫下枸杞和柽柳的水力学特性和碳代谢[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胡普炜1,2,段磊1,王美娜1,2,王铮峰1,陈红锋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AFLP分析的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谱系地理学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杜晓洁1,2,易绮斐2,叶钦良3,钟智明3,王永淇2,陈红锋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濒危植物紫纹兜兰群落特征及其保护[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张孝然,蒲真,黄治昊,周鑫,邢韶华(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大黄花虾脊兰生境特征及生存群落物种生态位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黄欢,张朝晖(贵州师范大学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岩溶型铝土矿尾矿堆不同自然演替阶段苔藓植物多样性特征[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范苗,伍玉鹏,胡荣桂,姜炎彬(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市城区苔藓植物多样性和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李想1,周亚东1,黄钰倩1,李小燕2,刘星1(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基于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的台湾水韭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邓娇,陈庆富,张启迪,汪燕,梁成刚,黄娟(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苦荞全基因组11S种子储藏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张亥贤,陈学林,达清璟,马文兵(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粗茎秦艽种子粗提物与破眠方法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李文骥1,高素萍1,雷霆1,张硕2,吴佩纹1,赵志惠1(四川农业大学园林研究所;成都师范学院).蓝花丹开花生物学观测及花粉储存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樊大勇,高贤明,杨永,熊高明,申国珍,赵常明,徐文婷,周友兵,谢宗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种子植物科属的古老性[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冯琛1,汤浩茹1,2,江雷雨1,王小蓉1,2,陈清1,孙勃1(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果蔬研究所).苹果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植物科学学报》编辑部).《植物科学学报》最新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6期
-
严靖,闫小玲,王樟华,李惠茹,马金双(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等级划分[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5期
-
徐文秀1,2,路俊盟3,卢志军1,刘梦婷1,2,刘检明1,2,江明喜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济南市工程咨询院).八大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影响幼苗存活的主要因子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5期
-
易心钰1,2,彭映赫3,廖菊阳1,刘艳1,李高飞1(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森林植被与大气颗粒物的关系[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5期
-
曾琪1,2,余坤勇1,2,姚雄1,2,郑文英1,2,张今朝1,2,艾婧文1,刘健1,2(福建农林大学;3S技术与资源优化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基于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的毛竹林分冠层反射率模拟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5期
-
徐峰1,王涛2,余玲1,张力1,张利1(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芍药晒干过程中有效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变化[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5期
-
陈雨晴1,2,朱双双1,2,王刚涛1,2,文香英1,黄向旭1,周联选1,王瑞江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极小种群植物水松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5期
-
代永欣1,王林2,王延书3,万贤崇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临沂市果茶中心).摘叶造成的碳限制对刺槐碳素分配和水力学特性的影响[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5期
-
王秋林1,支永威2,3,4,江红生2,3,操瑜2,3,李伟5(江西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不同初始螺类密度对沉水植物刺苦草Vallisneriaspinulosa Yan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5期
-
司文慧,高素萍,吴佩纹,赵志惠(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蓝花丹种子生物学特性及其采集、 贮藏技术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7,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