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万宽,陈少雄,张利丽,王志超,杜阿朋(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差异[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李碧霞,区余端(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主要人工林碳汇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价[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李超(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正视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黄锦芬1,郭东强2,朱建武1,李昌荣2,陆能飞1,任世奇2,陈健波2(广西国营渠黎华侨林场;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尾叶桉及其杂交种无性系早期生长变异分析[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尚秀华,高丽琼,张沛健,陈鸿鹏,彭彦(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南美油藤播种育苗技术[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刘学锋1,李小梅2,张沛健1,许宇星1,方良1,张国武1(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园林系).蓝花楹的研究进展与开发利用前景[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邓紫宇1,2,3,陈健波1,2,3,周维1,2,3(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我国邓恩桉抗寒性研究进展[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王志超1,魏国余2,竹万宽1,杜阿朋1(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尾巨桉树干茎流影响因子分析[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周建辉1,王占印2,刘国粹3,王志超3,杜阿朋3(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叠叠沟林场;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雷州半岛尾巨桉生长固碳及蒸腾耗水特征[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刘思汝,林彦,罗建中(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柠檬桉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影响[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林文革1,陈国彪2,洪嫦莉3,张其生1,洪长福4(漳州市地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龙海九龙岭国有林场;长泰县园林管理处;漳州市速生丰产林基地管理中心).托里桉组培快繁技术初步研究[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桉树科技》编辑部).《桉树科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J].桉树科技,2015,第4期
                    
              郭东强1,2,3,黄晓露1,2,3,任世奇1,2,3,卢翠香1,2,3,黄锦芬4,陈健波1,2,3,项东云1,2,3(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国营渠黎华侨林场).马尾松、桉树及其混交林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评价[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吕成群1,黄宝灵1,叶燕萍2,农绍岳3,吕世凡4(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市林业园林局;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桉树+草珊瑚复合经营模式研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黄宝灵1,吕成群1,吕世凡2,姚姜明1,任函1,孔艺菲1(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益生菌肥料在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张利丽,杜阿朋,刘国粹,王志超,陈少雄(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不同整地方式尾巨桉林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吴珽1,2,3,4,房桂干1,2,3,4,梁龙1,2,3,4,崔宏辉1,2,3,4,邓拥军1,2,3,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速生桉木化学成分含量[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李阿池1,马兰涛1,洪嫦莉2,姚庆端3,洪长福1(漳州市速生丰产林基地管理中心;长泰县园林管理处;漳州市林业局).养殖污水对尾巨桉幼林生长的影响[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石驭天1,魏国余1,王志超2,刘国粹2,杜阿朋2(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3种整地方式下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动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张华林1,罗萍1,贺军军1,谢耀坚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不同氮素施肥方法对尾巨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石联运(福建省长泰岩溪国有林场).两个林龄15个桉树无性系生长比较[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吴钰琳(福建省长泰岩溪国有林场).尾巨桉废料的白背毛木耳栽培技术[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桉树科技》编辑部).《桉树科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J].桉树科技,2015,第3期
                    
              周弘愿1,何斌2,韦建宏1,李春宁1,廖倩苑2,舒凡2,李远航2(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大学林学院).桂西南两种桉树人工幼林生物量、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其分布特征[J].桉树科技,2015,第2期
                    
              陈帅飞,刘倩丽,李洁琼,李国清,刘菲菲(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中国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物种及遗传多样性[J].桉树科技,2015,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