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永靖1,陈通广1,郝连学2,闫宣澎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阜新市公路管理处).基于FLAC3D的双排桩-锚杆复合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刘伍(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天梯峡谷崩塌灾害及防治方案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胡晴,王新民,韩章程(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支护方案优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刘晓玲1,魏奥林1,王毅1,王念秦2(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地质测量系;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浅析陕北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成灾过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李英杰,延军平,唐宝琪,王文静(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美国圣安德烈斯断裂带强震活动规律及未来趋势研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任非凡1,2,3,何江洋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加筋土结构动力特性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翟晓荣1,田诺成1,张红梅1,吴基文1,任自强1,龚世龙2(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基于水化学成分与聚类分析的矿井水补给关系判别[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易武1,2,3,赵宏渠1,2,3,黄海峰1,2,3,邓永煌2,4,闫国强1,2,3(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三峡库区秀龙村反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曲雪妍,李媛,杨旭东,房浩,尹春荣(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灾害总体特征与形势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古德章1,王运生1,杨青2,申通1,贺建先1,顾金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四川薛城南沟滑坡形成机制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雷能忠1,2,张向波2,钟瑜隆2,柯荣利2,李世峰2(国土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武夷山风景区红色砂砾岩单轴受压声发射实验[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杨逾,李会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辽宁大窑沟急倾斜煤层开采沉陷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詹雅婷,苏一鸣,朱叶飞,崔艳梅(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基于HJ-1A卫星CCD遥感影像数据的煤矿区塌陷坑积水和煤堆监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解咏平1,张雪燕2,李源1,曹洪洋2(河北地质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甘肃陇南燕儿沟泥石流条件及其危险度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陈鹏宇1,戴巍2,彭祖武3(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栾川县上疙瘩沟泥石流成因及危险度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喻孟良,任晓霞,曾青石,杨飞,孙婉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环境数据集成方法探讨及实例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魏世玉1,2,3,江君1,2,3,卢鹏飞4(重庆市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基于实时降雨量监测的地质灾害警示防范信息系统[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韩笑1,张会民2,李凤燕1(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杨旭东1,李媛1,佟彬1,闫金凯1,徐为1,李崇贵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西安科技大学).基于移动3S技术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刘传正(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浙江遂昌县苏村崩塌滑坡灾害[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关凤峻(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监管体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宋志1,2,陈泽硕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基于遥感影像的四川石棉“7·4”后沟泥石流形成机理与堵河过程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张运达,王能峰,马金根,尹显科(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瀑布沟水电站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成因机制与稳定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马飞1,2,杜春兰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基于风险管控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理念——以三峡库区巫山干井子滑坡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王庆涛1,吴文博2,薛茜3(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甘肃永靖黑方台斜坡稳定的灌溉塬边距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编辑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网络采编办公系统运行通知[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关于为《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征集照片的启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征稿简则[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4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