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璐1,2,刘东升1,郭丽君2,雷连发3,冯金燕4(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四川省宜宾市气象局).国产MWP967KV型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精度[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6期
-
虎雅琼1,2,3,边宇轩4,黄梦宇1,2,3,马新成1,2,3(云降水物理研究与云水资源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华北云降水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灾情信息的1981—2017年北京地区降雹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6期
-
楼小凤1,2,傅瑜3,孙晶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大连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一次浙江对流云催化数值模拟试验[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6期
-
方春刚1,2,郭学良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北一次浓雾过程爆发性增强的微物理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6期
-
段婧1,2,楼小凤1,2,陈勇3,高扬2,李霞4,周荣斌5,毛辉6,卢广献2,汪会2,林俊君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广东省深圳市气象局).基于航测的珠三角气溶胶垂直分布及活化特性[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6期
-
李德泉1,2,李抗抗1,2,李宏宇1,2,戴艳萍1,2,李集明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飞机作业监测移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6期
-
郭欣1,2,郭学良3,4,陈宝君1,何晖2,马新成2,田平2,张邢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一次大冰雹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6期
-
苏正军1,2,郭学良1,2,诸葛杰3,王平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佐格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云雾物理膨胀云室研制及参数测试[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6期
-
朱士超1,2,袁野1,吴月3,朱明佳1(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安徽省合肥市气象局).江淮地区孤立对流云统计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6期
-
邬定荣1,霍治国1,2,王培娟1,王景红3,姜会飞4,柏秦凤3,杨建莹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苹果花期机理性预报模型的适用性评价[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吴门新1,庄立伟1,侯英雨1,毛留喜1,王建林2,吕厚荃1,李轩1,何延波1,宋迎波1,郭安红1,赵秀兰1,钱永兰1(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设计与实现[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尚莹1,霍治国1,2,张蕾3,李建勇4,吴立5,范雨娴6,邬定荣1,王纯枝3,刘宏举7(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河南省平舆县气象局;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南省益阳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发生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王婧瑄1,郭建平1,李蕊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威海市气象局).春玉米积温稳定性及在发育期预报中的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王成鑫1,高守亭2,3,冉令坤2,3,陈悦丽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地形扰动对降水分布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齐晨1,金晨曦1,郭文利1,甘璐1,赵德龙2,卢姁3,武帅3,李黑平4(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32021部队气象室;中国人民解放军95820部队气象台).基于模糊逻辑的飞机积冰预测指数[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王纯枝1,张蕾1,郭安红1,李轩1,刘维1,庄立伟1,陆明红2,吕厚荃1,包云轩3(国家气象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于大气环流的稻纵卷叶螟气象预测模型[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张蕾,侯英雨,郑昌玲,刘维,何亮,郭安红,程路(国家气象中心).作物长势评估指数的设计与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马玉平,霍治国,王培娟,俄有浩,邬定荣,房世波,谭凯炎,张祎,孙琳丽,杨建莹,赵俊芳,周梦子,赫迪,徐嘉昕,毛飞,姜朝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气象模式(CAMM1.0)构建与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田俊1,霍治国2,3,刘丹1,杨军1(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早稻雨洗花灾害时空变化及分区[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李芳芳1,陈起英2,吴泓锟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国家气象中心).基于秒级探空资料的中国地区浮力频率分布[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5期
-
章大全,郑志海,陈丽娟,张培群(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10~30 d延伸期可预报性与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4期
-
陈丽娟1,2,赵俊虎1,顾薇1,梁萍3,支蓉1,彭京备4,赵树云1,高辉1,李想1,张培群1(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区域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汛期我国主要雨季进程成因及预测应用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4期
-
张晓慧1,张立凤2,周海申1,魏通峰3(空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63769部队).双台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4期
-
董晓晓1,武炳义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江淮地区夏季高温事件与北极冷异常的动力联系[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4期
-
祝从文1,刘伯奇1,左志燕1,袁乃明2,刘舸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4期
-
宋灿1,周毓荃1,2,吴志会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雨滴谱垂直演变特征的微雨雷达观测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4期
-
常婉婷,高文华,端义宏,邓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微物理过程对台风数值模拟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4期
-
吴泓锟1,陈起英2,华维1,李芳芳1,李泽椿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象中心).基于秒级探空资料分析四川重力波统计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4期
-
魏敏1,王彬1,何香2,孙俊2,姜小成2,肖洒1,张莉3,徐金秀2(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BCCAGCM模式在神威·太湖之光系统的优化[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