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初征1,郭建平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东北地区玉米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对生产潜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赵威,李琳,王艳杰,李亚鸽,王艳芳,王馨(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典型暖(热)性草地固碳特征及区域差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柳旭,陈钊,刘倩,高娅妮,周文楠,崔雪雯,王佺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超声波对3种老化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吴海燕,傅世锋,蔡晓琼,陈庆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不同底栖生物指数在福建省近岸海域的适用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井艳丽1,刘世荣2,殷有1,姚荣生3,张少强4,毛日昕4(沈阳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局).引入固氮树种对辽东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氨基糖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税伟1,陈毅萍2,简小枚1,江聪3,王前锋1,郭平平1(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喀斯特原生天坑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特征——以云南沾益天坑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郭康莉1,郑江1,冀拯宇1,刘晓1,朱兴娟2,姜慧敏1,杨俊诚1,张建峰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连续施用无害化污泥堆肥对沙质潮土活性有机氮组分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刘兆新,刘婷如,刘妍,杨坚群,甄晓宇,栗鑫鑫,杨东清,李向东(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行距配置对套种花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周爽男,吕腾腾,陈奇成,彭瑞冰,韩庆喜,蒋霞敏(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光照强度与光周期对虎斑乌贼胚胎发育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贺丽燕1,杜昊辉1,王旭东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渭北高原典型黑垆土区土壤物理性状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王筱彤,孔范龙,郗敏,李悦,隋晓敏(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胶州湾典型河口湿地土壤溶解性无机碳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徐天莹1,2,吴建国2,1,王立1(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变化影响下不同地区苦竹异戊二烯排放速率对比[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张功1,2,3,郑宁1,2,3,张劲松1,2,3,孟平1,2,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人工林冠层的湍流微气象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吴越1,2,马红亮1,2,彭园珍1,2(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新鲜土壤样品储存温度和时间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李毳1,景炬辉2,刘晋仙2,柴宝峰2(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十八河铜尾矿库坝面细菌群落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力[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景蕾,芦建国,夏雯(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市主城区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6期
  • 刘亚茹1,2,王聪2,3,严力蛟1,2,3(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华北平原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刘倩,王书丽,邓邦良,郑翔,黄立君,郭晓敏,张学玲,张令(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武功山山地草甸不同海拔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彭玲,刘晓霞,何流,田蒙,葛顺峰,姜远茂(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黄腐酸用量对‘红将军’苹果产量、品质和15N-尿素去向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邱思齐1,2,岳文泽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刘洁遥1,2,张福平1,2,冯起1,3,李宗省3,朱艺文1,2,聂硕1,2,李玲1,2(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北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陈小平1,刘廷玺1,2,王冠丽1,2,段利民1,2,雷慧闽3,王丹1(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温度和水分对科尔沁草甸湿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周丽1,2,付子轼1,2,陈桂发1,2,潘琦1,宋祥甫1,2,邹国燕1,2,刘娅琴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生植物化感抑制铜绿微囊藻作用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黄茜,蒋梦莹,王丽晓,楼莉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对水中壬基酚的降解效率[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薛冬,黄向东,杨瑞先,王祖华(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牡丹根际溶磷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溶磷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钟昊哲1,2,3,徐宪立1,3,张荣飞1,2,3,刘梅先1,3(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基于Penman-Monteith-Leuning遥感模型的西南喀斯特区域蒸散发估算[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赵云飞1,汪霞1,2,欧延升1,洪苗苗1,黄政1,李佳1,贾海霞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若尔盖草甸退化对土壤碳、氮和碳稳定同位素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张欢1,曹俊2,王化冰2,宋波2,贾国栋1,刘自强1,余新晓1,曾佳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张北地区退化杨树防护林的水分利用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 金波1,王延平1,穆艳2,李生光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米脂县果业办).山地果园集雨-壤中防渗对水分入渗、分布和利用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