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健伟1,毛一竹2(新华社广东分社;新华社广东分社办公室).南方报业以融合撬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启示[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苏争1,殷悦2(极目新闻融媒体中心;极目新闻视频号).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视频号运营策略[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马昌豹(新华社研究院国情研究室).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张坤(中国青年报社(含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报:青春担当文化使命 自我革命奋力奔跑[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王龙(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青年事业部).“新青年”:新华社面向青年的新媒体品牌[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刘砥砺(北京青年报时政部兼青年部).北京青年报:面向“Z世代”的探索与转型[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刘学东(每日经济新闻).从品牌价值榜到品牌指数:财经媒体如何引领价值投资[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马宏波1,徐峰2(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内蒙古日报社《新闻论坛》编辑部).内蒙古主流媒体建设全媒体传播矩阵的实践[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孔维一(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标题制作的特点与方法[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张林芳(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乡村题材短视频传播技巧与优化路径 ——以乡村青年“张同学”为例[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马富春(中国青年报).身到 心到 情到 见真章[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许琦敏(文汇报).全媒体时代的科技报道新特点 ——以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报道为例[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曲欣悦(工人日报社).在基层一线捕捉凡人之光以融合报道践行“四力”要求[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李灿明(长春日报社).集中发力融媒平台 扎实做好抗疫报道[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徐超(新华日报社南通分社).驻地记者如何在“立地”中攀高“顶天”[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时晓冉(《中国信息报》新媒体部).把握“三真” 在走基层中讲好行业故事[J].中国记者,2022,第6期
-
塔娜1,2,李开宇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经济报道中的“另类数据”及想象[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
刘德寰1,2,孟艳芳3,程馨仪1(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印刷学院).新时期全媒体理论建构与实践[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
刘珺(中国计量大学).当下主流媒体经济报道的“四有”创新[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
郭全中(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报道的“大融合”思路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调研报告[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
姚剑(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第一财经日报).财经报道的全局视野和专业性[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
郭宏超.经济报道也是一种预期管[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
林琼(新华社外事局).凝聚金砖精神共识 架设互信互鉴桥梁 ——金砖国家媒体线上培训班纪实[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
李霁堃1,申金霞2(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舆情隐喻化的传播内容与形象建构分析[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
管洪1,2,3,茆琛4,陈国洲4(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产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重庆中心).央地联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
树红霞(福建日报社理论文艺部).经济报道 如何让外行不觉深、内行不觉浅[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
李斌(新华社北京分社).城市报道的新方位与新作为[J].中国记者,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