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洪霞(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发挥微实验资源优势 打造“乐学高效”课堂——以“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潘凯(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数据驱动下的有效复习课的教学流程探讨——以“光的复习”为例[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张淼1,田成良2(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激光切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杨涛(徐州市西苑中学).用水写布对几个物理实验进行微创新设计与改进[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卢长津1,詹丽枝2(陆丰市东海中学;陆丰市东海龙潭中学).连通器与流体压强多功能演示器的开发与应用[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王伟民1,杨培军2(安徽省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安徽省阜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实验用几只电流表更合适[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厉红燕(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基于近3年江苏中考物理试卷的教材习题溯源分析与教学建议[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吕国通(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若干插图的商榷及改进建议[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郭超越,徐莹,于海波(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教育研究所).大概念在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与趋势——基于2010~2021年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郑成绩1,陈建新2,林钦3(晋江市高登中学;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师范大学物能学院).“三重融合”模型的初中物理统合课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李仰1,黄培锋2(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东莞市望牛墩中学).指向评价目标的表现性任务设计[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夏波(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城中学).“三步九环”促进“教学评”的一致性[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潘书朋(山东省莱州市玉皇中学).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少教多学”思考与实践——以鲁科版“浮力”课堂实录为例[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李治1,谢丽1,张恩德2(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双减”政策背景下中考物理命题质量研究——基于SEC一致性视角[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吴弟斌,李游菊(重庆市巫溪县城厢中学校).基于学习进阶的“运动和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孙晓兵1,邵泽义2(北京市润丰学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科学论证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视频之后的反思及再建构[J].中学物理,2022,第8期
-
王太军,赵红艳,李亚亚(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理科教育研究所).“水流传声”光通信实验的改进及教学应用[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游佳雪,邓磊(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基于RTOP细则的跨学科实践教学设计研究——以“平抛运动”为例[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张嘉弘(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指向“科学论证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与实践[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单天颖(上海市第二中学).学历案在探究式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以沪科版新教材“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为例[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任敏,王永成(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双减背景下高中物理题目的整合[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王晓辉1,宋绪爱2(山东省泰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动量守恒”复习[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魏学锐1,何京妮2(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深圳市高级中学).培养科学态度 凸显科学思维——在解决“超纲式提问”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学[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嵇桢1,虞妍2(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无锡积余实验学校).基于希沃白板的动态可视化物理模型指向科学思维——以“小船过河”为例[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张杰,赵振宇(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利用DIS实验改进高中物理实验[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李红武(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探索实验误差分析过程 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为例[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杨恒(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探秘电池的奥秘”为例[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陈磊1,任鑫2(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立足教材改编习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以2019年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节后习题改编为例[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
关亚琴,寇虹(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物理课程的价值意蕴及教学探讨——以我国古灯具为例[J].中学物理,2022,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