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腾之1,2,高郑3(中国传媒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广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传统纸媒转型短视频的三种模式及未来战略路径 ——以澎湃、新京报、南都为例[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郑德金.钱希均:从童养媳到《红色中华》报发行科长[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万京华,王会(新华社研究院).“新华体”的形成、发展与历史贡献[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肖文舸(南方日报经济新闻部融媒工作室).融媒时代深度报道新路径 ——以新闻微纪录片为例[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李尕(新华社摄影部体育照片采编室).国际奥林匹克影像传播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许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动态融媒体:融媒体报道的新方向[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张倩(新华社研究院).亮丽的整合 别样的精彩 ——三大央媒北京冬奥“融媒体盘点报道”的分类、效果和启示[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刘国良(新京报总编室).重大报道转型融合在创新中出彩 ——以新京报冬奥系列报道组织策划为例[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邢雯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 高科技 新影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冬奥会转播报道综述[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骆东华,韩斌,戴维(杭州日报).亿级作品《我们的天才儿子》为何出自杭州日报 ——“倾听·人生”栏目23年运营经验谈[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郑夏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系).网红“冰墩墩”火爆的传播学解析[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潘毅(新华社体育部).北京冬奥会西方三大通讯社报道分析[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彭茜(新华社国际部).元宇宙如何赋能新闻报道创新[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王郁1,桂楷东2(科技日报社创新传播中心;科技日报社科技创新传播中心).全面上“云”,冬奥报道的科技力量[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刘睿(人民日报社研究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人民日报全国两会报道的经验和做法[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陈益宸,张晨霖(新华社).我们,填补了中国高山滑雪摄影的空白[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詹松(长江日报).全媒体传播下的媒体尖兵如何破题冬奥[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王毓国(新华社摄影部).一名奥运摄影“老兵”的北京冬奥会报道随想[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夏子麟(新华社北京分社).3年与16天 ——我的北京冬奥会报道之旅[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徐子鉴,陈益宸,梅春霖,王宇,周晨赓(新华社摄影部;新华社技术局).新技术助力冬奥摄影报道创新[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高尚(新华社音视频部).打开“元宇宙”思维的独行侠 ——北京冬奥会视频记者开创式采访秘籍[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许基仁(新华社体育部).责任在肩 使命必达 ——北京冬奥会报道亮点评析[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马维维(《经济日报》报社).践行“四力”,我在祖国北部边疆走基层[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梁益畅.新华社女记者张严平向生活投下的一颗种子 ——记《君生 我未生》读书分享会[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费茂华(新华社摄影部新媒体室).当时难熬、过后难忘的岁月 ——穿过冰与风,用镜头解读冬奥会的魅力与激情[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何磊静(新华社江苏分社).“一墩,一梦,一大妈” ——捕捉冬奥赛场内外的国际共情点[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桑爱梅(中国县市报研究会;寿光传媒集团党委;寿光日报).“一合两改三体系”的寿光融媒实践[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夏天(新华社海南分社).石油一线的“夫妻井”[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
缪晓娟,马云飞(新华社对外部).方寸镜头下的中国民主自由人权国际化表达 ——纪录片《真实中国:民主自由人权探索之旅》创作始末[J].中国记者,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