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霍晓英,彭守璋,任婧宇,曹扬,陈云明.Dynamic change of Pinus tabuliformis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its response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2期
  • 陈颖1,2,刘玉学2,3,陈重军4,吕豪豪2,3,汪玉瑛2,3,何莉莉2,3,杨生茂1,2,3(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王宝荣1,杨佳佳1,安韶山1,2,张海鑫1,白雪娟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丘陵区植被与地形特征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姚婧1,2,何兴元1,2,陈玮1,2(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方法最新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巩庆利1,2,翟丙年1,2,郑伟1,2,刘杰1,2,郑朝霞1,2,赵志远1,2,李紫燕1,2,王朝辉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覆盖下不同肥料配施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吴震,董玉兵,熊正琴(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低碳农业和温室气体减排重点实验室).生物炭施用3年后对稻麦轮作系统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张琳琳,孙仕军,陈志君,姜浩,张旭东,迟道才(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不同颜色地膜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王志鹏1,2,张宪洲1,3,何永涛1,3,李猛1,2,石培礼1,3,俎佳星1,2,牛犇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0—2015年青藏高原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对降水变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张腾国1,聂亭亭1,孙万仓2,史中飞1,王娟1(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逆境胁迫对油菜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徐祥增1,2,张金燕1,2,张广辉1,龙光强1,杨生超1,陈中坚3,魏富刚4,陈军文1,2(云南农业大学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文山学院三七研究院;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光强对三七光合能力及能量分配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薛欣欣,吴小平,张永发,罗雪华,邹碧霞,王大鹏,王文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中心).控失尿素对稻田氨挥发、氮素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宗宁1,段呈1,2,耿守保1,2,柴曦1,2,石培礼1,2,何永涛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增温施氮对高寒草甸生产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郝亚群1,2,谢麟1,2,陈岳民1,2,唐偲頔1,2,刘小飞1,2,林伟盛1,2,熊德成1,2,杨玉盛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亚热带地区氮沉降对杉木幼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宗国1,白雪娇1,2,张淑媛1,蔡军奇1(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辽东山区次生林乔木幼苗分布格局与种间空间关联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娄义,郭俏,彭楚,石孟迪,李海洋,李肖,薛泉宏,来航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3株芽孢杆菌对番茄的促生作用及对番茄根域微生物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刘志娟1,杨晓光1,吕硕1,王静1,2,LIN Xiao-mao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Department of Agronomy,Kansas State University,2108 Throckmorton Hall,Plant Sciences Center).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产量潜力的时空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吴金芝1,黄明1,王志敏2,李友军1,付国占1,陈明灿1(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极端晚播对小麦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赵进1,2,赵旭1,王慎强1,邢光熹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常熟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期秸秆黑炭施加对石灰性潮土肥力、固碳及氨挥发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袁嫚嫚1,2,3,朱建国1,刘钢1,王伟露1,3(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省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粳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日变化和光合色素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FACE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马树庆1,刘晓航2,邓奎才2,全虎杰2,佟丽媛3,袭祝香1,柴庆荣2,杨军4(吉林省气象台;延边农业气象试验站;辽源市气象局;长白山气象局).幼穗形成期低温对水稻结实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任博1,李俊2,同小娟1,母艳梅1,孟平3,张劲松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太行山南麓栓皮栎和刺槐光合作用-CO2响应模拟[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贺文君1,2,韩广轩1,许延宁1,张希涛3,王安东3,车纯广3,孙宝玉4,张孝帅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潮汐作用下干湿交替对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吴子豪1,刘艳芳1,2,3,陈奕云1,2,3,4,5,郭龙6,姜庆虎7,王少辰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综合土地利用及空间异质性的土壤有机碳空间插值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初亚男,张海波,秦泽峰,盖京苹(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AM真菌与非菌根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李云凯1,2,3,高小迪1,王琳禹1,方琳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太平洋中部中上层鲨鱼群落营养生态位分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田甲申1,韩家波1,鹿志创1,马志强1,李多慧2,王摆1,刘一兵1(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大连海域食物网连续营养谱[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赵杨1,张学庆1,卞晓东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渤海沙氏下鱵鱼仔稚鱼栖息地指数[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沃佳1,牟秀霞1,徐宾铎1,薛莹1,张崇良1,任一平1,2(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江苏近海北部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间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 王华,陈慧华,唐力生,王娟怀,汤海燕(广东省气候中心).气候变暖背景下广东冬种生产季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