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朱乃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研究分会).论三星堆文明与金沙文明的关系[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5期
  • 张国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太康居斟寻事件与后羿代夏遗存的确认[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5期
  • 王政翔(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建设初探[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5期
  • 吴灿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伦理学会).悟性认识之探说[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5期
  • 周星,任晟姝(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新媒体时代中华传统艺术传播模式探析[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5期
  • 何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天圆地方”概念起源何时辩[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江凌(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情感结构视域下文化共情的生成因素与共情能力提升策略[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周书灿,张晓琳(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明清时期“结衔五行”本《穆天子传》版本源流考论[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蔡扬波(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凝聚力内涵及关系探析[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张建伟(山西大学文学院).论元末文人对魏晋风度的追慕与超越* ——以雅集为中心[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邱志诚(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王安石全集》误收之《相鹤经》相关问题考辨[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王琦,刘美芳(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代《中庸》经筵进讲与帝王修己治人[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陈力祥,吴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苏轼“应势适情”之政治伦理思想探微[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葛志毅(大连大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心).《管子·五行》代表的齐阴阳家说及其黄帝崇拜与稷下黄老之渊源考论[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崔建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秦汉时代大禹传说与中国认同的巩固及拓展[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刘尊志(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从考古资料看汉代一般家庭的夫妻关系[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吴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西王母住地名称辨析[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冯伟(辽宁大学文学院).“拆洗王介甫”:王安石形象传播与刻板化略论[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丁海斌(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论中国古代多京体系中的两京主体制[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欧阳祯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孔子的治国理念简析[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本刊启事[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4期
  • 范玉刚,许诗怡(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山东大运河的文化空间与场景塑造[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胡蓉1,杨富学2(甘肃政法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元代色目进士与仕宦死节现象考析[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胡祥琴(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历史系).从“偏衣金玦”叙事看《汉书·五行志》的性质[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3期
  • 王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夏商周始祖出生神话的再考察[J].中原文化研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