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雪莲1,2,王世杰2,3,熊强辉1,彭韬2,3,程安云2,3,张林2,3,蔡先立2,3(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小流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价——以贵州省普定县陈家寨小流域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苏旺德,史正涛,刘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基于RS和GIS的南汀河流域石漠化评价[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张信宝1,2,王世杰2,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浅议喀斯特流域土壤地下漏失的界定[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刘超群1,亢庆1,2,邝高明1,王敬贵1,2,俞国松1,2(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基于RapidEye影像的蚂蝗田小流域土壤侵蚀与岩溶石漠化分析[J].中国岩溶,2016,第5期
-
颜蒙蒙1,周洲1,王济1,谷晓平2,肖建勇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随降雨的动态变化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区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崔亚丰1,2,何江涛1,王曼丽1,赵阅坤1,王菲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矿山测量研究所).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探究——以地苏地下河系流域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张结1,2,周忠发1,2,李坡1,3,4,曹明达1,2,殷超1,2,张绍云1,2,张强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喀斯特洞穴窝穴的形态对比与成因分析——以贵州省双河洞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李强1,靳振江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溶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赵丽华1,2,吴沿友1,谢腾祥1,2,李海涛1,2,张开艳1,2,杭洪涛1,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微藻CO2同化过程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祁晓凡1,2,王雨山3,杨丽芝1,刘中业1,王玮1,李文鹏4(山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近50年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位对降水响应的时滞差异[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黎有为,石晓智,贺卫,李坡(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及探险、洞穴养生旅游[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潘艳喜1,2,周忠发1,2,李坡3,4,曹明达1,2,张绍云1,2,殷超1,2,张结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旅游洞穴空气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绥阳大风洞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王晋丽1,2,3,陈喜1,2,张志才1,2,康建荣3,高满1,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裂隙水渗流计算[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殷超,周忠发,曹明达,张结,张强,张绍云,潘艳喜(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溶洞穴内气候环境因子关系分析——以贵州省织金洞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洪涛1,谢运球1,赵一1,杨利超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硫铁矿冶炼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类型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高占冬1,2,Jean Bottazzi3,赵欣楠4,贺卫1,2,Eric Sanson4,李坡1,2,程海4,5(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法国洞穴联盟;西安交通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双河洞中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的发现[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伦丹1,周文佐1,苏维词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1999一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性分析[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杨振华1,李坡2,3,吴克华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溶洞穴古河漫滩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演变——以山王洞中段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4期
-
李雪冬1,2,杨广斌1,周越1,李冰3,张旭亚4(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延边大学理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基于3S技术的岩溶地区城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以贵阳市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3期
-
孙小涛,周忠发,黄智灵,陈圣子,张绍云(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岩溶山区茶叶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判[J].中国岩溶,2016,第3期
-
张绍云,周忠发,张强,谢雅婷(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贵州织金洞洞穴CO2的来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中国岩溶,2016,第3期
-
李渊,刘子琦,吕小溪(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喀斯特洞穴体系元素迁移及环境指示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16,第3期
-
杨廷锋(凯里学院).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生态承载力的演变及动力机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3期
-
曹明达,周忠发,张强,谢雅婷,张绍云(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岩溶洞穴水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以贵州织金洞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3期
-
曾莘茹1,2,姜光辉2,郭芳2,汤庆佳2,刘凡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地下水示踪及污染来源分析[J].中国岩溶,2016,第3期
-
张欣1,赵明阶1,汪魁1,荣耀2,刘强2(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电法三维成像技术在隧道岩溶探测中的应用[J].中国岩溶,2016,第3期
-
黄春霞1,李廷勇1,2,3,韩立银1,李俊云1,袁娜1,王海波1,张涛涛1,赵鑫1,周菁俐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环境—重庆南川野外基地).重庆芙蓉洞洞穴水DIC-δ13C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岩溶,2016,第3期
-
陈智虎1,2,杨广斌1,2,杨春艳1,2,赵连友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小流域划分——以贵州省金沙县为例[J].中国岩溶,2016,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