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海峰,李明坤,唐青龙,耿超(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燃料特性对双燃料燃烧影响的可视化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张永安,马彦华,武佩,苏赫,薛晶(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一种特殊结构消声单元的声学性能预测与分析[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雷新国,祁明旭,王震,马朝臣(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涡轮增压器喷嘴叶栅的流动特性[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马志豪1,朱宇东1,贾义1,陈占耀1,马凡华2(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GDI发动机沉积物的FTIR及SEM/EDS分析[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田维,张洵,赵家辉(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颗粒物粒径对EGR冷却器沉积物及换热效率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韩永强,刘佳会,刘忠长,田径,王延庆,柴嘉鸿(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双阶段燃烧低温阶段HC及CO排放的优化路径[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邸立明,杨海龙,赵鹏,齐田斌,李徐佳(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基于缸内瞬态环境的柴油机喷嘴结焦成因分析[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刘方杰1,马帅营1,王鑫1,徐斌1,刘圣华2,魏衍举2(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乙醇/汽油发动机排气温度下乙醇氧化生成醛的特性[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晁岳栋1,陆海峰1,李理光1,2,吴志军1,胡宗杰1,邓俊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基于理论循环的汽油机EGR技术节油机理[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朱峰1,徐久军1,孙健2,沈岩1,韩晓光1(大连海事大学船机修造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松孔镀铬缸套磨损机理研究[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董全,黄涛,宋恩哲,马修真,姚崇,王德玉(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天然气发动机燃气射流特性的可视化[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董素荣1,刘瑞林1,周广猛1,刘卓学2,熊春友2,刘鹏宇2(军事交通学院军用车辆系;军事交通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VGT叶片开度对二级增压柴油机高海拔燃烧特性与性能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韩丹,王谦,何志霞,谭小强,邵长胜,金煜(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双燃料直喷发动机喷孔几何位置对燃烧排放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王庆新,黄豪中,史程,王雪强,周承忠,刘庆生(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喷油正时和压力对混合燃料燃烧影响的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鹿盈盈1,于文斌2,裴毅强2,苏万华2(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EGR与喷油定时对柴油机预混燃烧颗粒排放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李佳琪1,倪计民1,石秀勇1,徐晓川1,陈振斌2,刘越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计及浮环变形的发动机增压器浮环轴承润滑分析[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王攀1,罗鹏1,雷利利1,殷俊晨1,宋金瓯2(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对Ba-Ce/γ-Al2O3催化剂低温还原和脱除NOx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孙春华,宁智,白振霄,吕明,李元绪,付娟(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柴油机DPF湍流通道内微粒形态对微粒输运特性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韩旭东1,黄佐华2,陈勤学1,杨强1,熊杰1,杨星1(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室对性能的影响及优化[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刘耀东,吴小飞,王立新,宋义忠(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驱动系统部).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联合仿真的凸轮型线优化[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白富强1,2,常青1,3,郭瑾朋1,杜青1(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幂律流体液膜射流的时间不稳定性分析[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Bai Fuqiang,Chang Qing,Guo Jinpeng,Du Qing.Temporal Instability Analysis of a Power Law Liquid Sheet[J].内燃机学报,2017,第3期
  • 董天普,张付军,刘波澜,崔涛(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EGR 对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特性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2期
  • 苏赫,马彦华,武佩,张永安,薛晶(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对冲孔对分流气体对冲消声单元压力损失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2期
  • 魏立队,魏海军,李精明,杨智远,武起立,刘竑(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大型船舶低速柴油机柔性曲轴三维振动[J].内燃机学报,2017,第2期
  • 郭冰彬1,詹樟松2,彭博2,张卫正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研究院).铝合金气缸盖低周热疲劳寿命计算评估[J].内燃机学报,2017,第2期
  • 徐辉,蔡忆昔,李小华,施蕴曦,丁道伟(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O3/N2氛围下微粒沉积特性对DPF再生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2期
  • 孙智勇1,2,魏明锐1,2,刘近平1,2,李松1,2,肖合林1,2(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和颗粒尺寸分布[J].内燃机学报,2017,第2期
  • 张正洋1,何志霞2,郭根苗1,孙申鑫1,陶希成1(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柴油机原型喷嘴内瞬态流动的特性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7,第2期
  • 刘军1,周磊1,臧志成2,赵闯2,卢凯2,吴燕2(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催化消声器声学性能分析与改进[J].内燃机学报,2017,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