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芬1,陈宇璇1,吴军明2,陈璞1,许泽1(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青白釉热过程元素迁移与结构变化对釉质釉色的影响[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沈智超,马岚,邹苑庄,魏一凡,方嘉媛,王艳香(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ZnO复合光阳极的制备及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姜忆来1,2,张帆1,2,朱建斌1,2,李佳艳1,2(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载能束冶金及先进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碳纤维增强莫来石复合材料设计及吸波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江良1,余开明1,李润润2,饶宗旺1,朱俊1,陈冰1(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大学).碳纸负载的镍铁氧化物电催化水氧化研究[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王超1,郭子华1,李文2,刘建红2,员文杰1,3(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斯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聚乙烯醇对喷雾干燥氧化铝造粒粉性能的影响[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江丽(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瓷文化对18世纪英国社会的影响——以英国报刊私人文书中的女性消费中国瓷行为为例[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陈丽萍,白玥(景德镇陶瓷大学).1956-1965年景德镇陶瓷雕塑实用器物的设计及转化研究——以陶瓷雕塑台灯为例[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高黎,张高子聿(陕西科技大学).基于现代审美的耀州窑传统纹饰生活化艺术表现[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王春梅,邹燕红(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知识产权管理保护视角下的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研究——以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为例[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江峰1,郑恩涛1,徐楚佳1,陈书梅1,张戎驰1,陈俊华1,韦土月2,冯果3,江伟辉1,3(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钛酸铝基无钴黑色色料的制备及着色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金波成1,李鸣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嘉兴饶稷科技有限公司).3D打印氮化硅陶瓷点阵结构的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古云鹏,朱顺龙(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建国初期景德镇煤窑发展考略(1949-1965)[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胡维康,黄新友(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MgAl2O4透明陶瓷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徐辉(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表现[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张小华(豫章师范学院).陶瓷与楹联艺术融合研究[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何迎(许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教研室).《律动系列》[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吴强(许昌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云山》[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蔡晓玲,张永豪(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小丑鱼》系列[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吴强(许昌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吴强作品[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蔡晓玲,张永豪(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蔡晓玲、张永豪作品[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何迎(许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教研室).何迎作品[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程红璞(唐山学院艺术系;唐山学院产品设计教研室;陶艺研究中心).程红璞作品选登[J].中国陶瓷,2022,第11期
  • 郑全生,王玉,白宇(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及导电机理综述[J].中国陶瓷,2022,第10期
  • 唐海1,郭子华1,唐虎1,员文杰1,2(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Na2O和SiO2杂质含量对氧化铝微粉烧结性能的影响[J].中国陶瓷,2022,第10期
  • 王立夫1,周侠2(泰州学院美术学院;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从氏族融合到农业的象征——马家窑文化彩陶中三种主要纹饰的演变及其意旨蠡测[J].中国陶瓷,2022,第10期
  • 余曜翀1,2,朱明生1,朱景林1(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明末清初青花瓷人物纹饰图像考——以景德镇窑青花瓷人物纹饰为对象[J].中国陶瓷,2022,第10期
  • 刘静,吕金泉(景德镇陶瓷大学).原始社会陶礼器的造物设计——以海岱地区陶为例[J].中国陶瓷,2022,第10期
  • 向师师,牛志远(南京理工大学).全球化技术演进中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特征生成[J].中国陶瓷,2022,第10期
  • 高江辉1,张诗雨2,3,姜文2,程李威2,3,王昊2,3,彭程2,3,何云1,仲亚娟2,3,林俊1,2,3(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超快高温烧结非对称梯度YSZ陶瓷[J].中国陶瓷,2022,第10期
  • 廖为民,吴晓姗,崔金平,卢杰,袁子奇,饶平根(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氟含量对氟硅碱钙石微晶玻璃显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陶瓷,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