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慧,梁枥天(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古印度符号文字与佛教语言理念及判教[J].文史哲,2022,第5期
-
白如祥(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全真道南宗在山东的发现——关于薛祖师宗派的几处石刻及初步探讨[J].文史哲,2022,第5期
-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现代知识体系的中国议题设置[J].文史哲,2022,第5期
-
辛智慧(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毛郑异同与《诗经》经学意趣考论——以庄存与的视角为中心[J].文史哲,2022,第5期
-
黄启祥(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群体道德与个人道德相辅相成——对梁启超公德论的一个考察[J].文史哲,2022,第5期
-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新文科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文史哲,2022,第5期
-
程浩.周人所受“大命”本旨发微[J].文史哲,2022,第4期
-
陆路(河南大学文学院省重点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汉晋北朝河朔诗考述[J].文史哲,2022,第4期
-
戴木茅(河北大学法学院).古代迎合型自污的政治哲学阐释 ——以萧何买田为例进行的考察[J].文史哲,2022,第4期
-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如何生活:一个广义的哲学问题[J].文史哲,2022,第4期
-
陈闯(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幽暗中的薪火:“评法批儒”运动的学术遗产[J].文史哲,2022,第4期
-
廖群(山东大学文学院).“说体”“托体”与回到“疑古”“信古”之间 ——以先秦两汉出土文献为例[J].文史哲,2022,第4期
-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作为一个历史世界 ——蒙古时代之后的东部亚洲海域[J].文史哲,2022,第4期
-
柯小刚(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画笔墨经验中的身体化诗性知识[J].文史哲,2022,第4期
-
崔罡(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儒家”与“哲学”:错位的话语和歧进的路向 ——兼论作为情感主义思维方式的“儒家哲学”[J].文史哲,2022,第4期
-
雷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隋唐时期的聚众之禁 ——中古国家与宗教仪式关系之一侧面[J].文史哲,2022,第4期
-
孙学堂(山东大学文学院).“前后七子”并称与“前七子”塑造之完成 ——以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为重点[J].文史哲,2022,第4期
-
柯马丁,姚竹铭,顾一心(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文化记忆”与早期中国文学中的史诗 ——以屈原和《离骚》为例[J].文史哲,2022,第4期
-
陈明光,毛蕾(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宋代头子钱的类型与财政性质考论[J].文史哲,2022,第3期
-
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海洋资源共享与人文价值 ——海域研究的人类学反思[J].文史哲,2022,第3期
-
范子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四皓”:中古时代隐逸文化的符号[J].文史哲,2022,第3期
-
姜义华(复旦大学文科荣誉教授).中华文明的三道生命线[J].文史哲,2022,第3期
-
李桂奎(山东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批评术语之圆通考释与谱系建构[J].文史哲,2022,第3期
-
陈卫平(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坚持“学术中国化”与参与“世界性百家争鸣”[J].文史哲,2022,第3期
-
严耀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试释“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以阐述儒学影响为主线[J].文史哲,2022,第3期
-
万俊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代互文化中的中国之哲学研究[J].文史哲,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