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鲁浩1,肖昭华2(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吉安县城北中学).千里水茫茫,南海明夜珰——六朝士民的“珠”印象与合浦珠业[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袁君煊,邓圣兰(广西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客家围屋的文化寻绎及其保护策略——以贺州莲塘江氏围屋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乔玉红(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宋以前岭南母权社会探究[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欧阳平方(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雷山苗族芦笙传统曲调及其演绎方式的现代性变迁[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丁向阳(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从宗族建筑楹联看吉安地区宗族观念[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范予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从吐鲁番地区出土家书看唐代书仪的使用[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刘迪1,黄国飞2(江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学系;江西省艺术研究院).清乾隆朝内府藏书画来源考[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田耕旭(高丽大学韩国民俗学中心).韩国傩礼活动中的传统戏剧[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范立舟(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南宋“甬上四先生”的《诗经》文献及其思想特质释论[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洪子雅1,吴滔2(武宁县第一中学;中山大学历史系).桥舟合济:明清武宁开发与交通路线的控制和管理[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袁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简介[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李健胜(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袁生.畲族人的口头文学:宁德畲族民歌[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袁生.客家人的文化纽带:梅州客家山歌[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稿约[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4期
  • 周晴,张玉玲,龚蔚霞(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粤北喀斯特地区排瑶传统聚落的空间分布与景观特征(1704—1960)[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杨品优1,黄素娟2(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广东财经大学应用社会学系).清代广东乡会试宾兴事业探析[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兰东兴(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自然领袖在村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担当——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黄玉英1,龚文瑞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家文化学院).赣南客家采茶戏明清时期历史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杨文定(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共崇左市委党校).广西南丹明代土司“观阳子”罗谦端生平略考[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顾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古“凶门柏历”之俗——以社会文化视域进行的考查[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罗杏(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代萍乡士绅与地方教育[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郑元祉(韩国全北大学中文系).清代秧歌考[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黄剑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汉唐时期的西行取经与佛典汉译[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郭东阳,刘文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代化背景下的晚清杭州市民日常生活——以《杭俗遗风》为中心的考察[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张建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丫髻山碧霞元君信仰与清初休养生息政策——基于国家与社会互动背景下的考察[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袁生.北方鼓曲的始祖:山东大鼓[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 袁生.都市中的传统艺术:苏州评话[J].地方文化研究,2015,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