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昝圣骞(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的有“声”词学及现代传承[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
王平(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陈独秀语言变革理论的生成渊源考论[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
汤志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沈周诗集四库提要考论[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
盛翔(深圳大学人文学院).论龚鼎孳与江南遗民诗人群的双向互动[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
冯乃希(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日藏明代“名山记”刊本研究[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
崔振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杨维祯的诗歌教育与“铁雅诗派”的兴衰[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
魏柔嘉(浙江大学文学院).科谊、切劘与复雅诗盟:“后七子”结社的由隐及显[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
曹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扬州十日记》的流播、叙事与记忆建构[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
杨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论明清戏曲主婢“双美”叙事策略及其意蕴[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
李乐乐(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二周文章观的文体意识——以“散文诗”为中心[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
李鹏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杨齐贤、萧士赟、徐祯卿三家李白诗注与宋元明诗学[J].励耘学刊(文学卷),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