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武,余雯,何建华,王芬芬,林峰,邓芳芳,张玉生(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放射性技术与环境安全评估实验室).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杨求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生物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乳酸乳球菌XP-15对仿刺参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陆家昌,陆敏桢,李杰,赖俊翔,庄军莲(广西科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北部湾沿岸三种常见赤潮藻类对浮游微食物网主要类群的影响[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朱姚镓,刘宇璇,汪恒玮,汪芷因,李丹,吴嘉平(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羊栖菜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及健康风险评价[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林春波1,2,吴鹏2,唐旭2,林锡煌2,徐长安2(福建农林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鳐鱼肝油的制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崔守信1,2,张洪海1,3,门武2(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放射性技术与环境安全评估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厦门邻近海域海洋环境放射性水平及评价[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马玉欣1,2,罗雨晨1,3,蔡明红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海洋环境有机磷酸酯的来源、分布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田丰歌1,2,倪志鑫1,2,黄彬彬1,2,娄全胜1,2,钟煜宏1,2,邓伟1,2(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大亚湾海水、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许鹏1,2,唐晓峰3,李阳1,张正龙1,李志恩1(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基于FVCOM的长江口预选倾倒区抛泥扩散数值模拟[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陈敏1,2,戚洪帅1,2,沈林南3,张爱梅1,王承涛1,方琦1(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海洋风暴沉积的微体生物研究进展[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栾华龙1,2,丁平兴3,姚仕明1,2,渠庚1,2,柴朝晖1,2,雷文韬1,2(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水利部长江中下游河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口年代际冲淤演变趋势预测与应对策略[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胡毅1,2,贾如真1,许江1,2,褚忠信3,王立明1,刘伯然1,房旭东1(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物理与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台湾海峡的潮流沉积沙体研究与展望[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付斌1,吴春勇1,余雯2,3,何建华4,3(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霞浦核电基地海洋生物放射性本底水平及辐射剂量评价[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李宇亮1,高宇1,郑新庆1,2,3,刘恒1,陈克亮1,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机制及评价方法[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郭馨1,林晓晴1,郑欣怡1,刘强1,黄成1,逄萌雯1,2,陈星星1,黄凌风1(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中国亚热带-热带3个海区微型鞭毛虫群落优势种和稀有种的分布特征和建群机制[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应用海洋学学报》编辑部.《应用海洋学学报》征稿简则[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蔡锋(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应用海洋学学报》创刊40周年回顾与展望[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3期
-
陈光程1,2,王静3,许方宏4,杨袁筱月5,范敏6,黄山枫7,王振阳8,杨彪3,聂曦8,陈顺洋1,2,张晶3,陈彬1,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系;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滨海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及推动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建议[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
何亮银,史晓丽,周逢芳,陈美霞,韩坤煌(宁德师范学院).低盐胁迫对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
蔡真珍1,郑盛华2,3,杨妙峰2,3,陈财珍2,3,姜双城2,3,席英玉2,3,罗冬莲2,3(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生物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福建东山湾八尺门海域水体及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评价[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
洪雄业(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厦门湾营养盐长期动态变化与陆源污染关系分析[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振宇1,2,尹华群1,邵宗泽2,王万鹏2(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深海来源芳烃类降解菌筛选与盐单胞菌芘降解能力测定[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
王方晗1,2,王雷1,孙婷婷1,2,董志军1,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基于形态学和宏条形码技术的南海西沙群岛浮游动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渊1,王浩展2,蔡紫紫1,刘成1,刘世刚1,张然1,林龙山1(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三沙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基于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探讨“南鲳”物种有效性[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俊伟1,饶义勇1,2,廖秀丽1,2,戴明1,2,黄洪辉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大亚湾西部海域海地瓜的空间分布及其栖息环境分析[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红岩,何瑾,杨梦莹,张妮,王芳,申乃坤(广西高校微生物与植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多糖材料与改性重点实验室.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海洋来源羽毛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权龙,刘文静,江坤善,袁东星(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测量用水-气平衡器[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
倪甲林1,2,于涛1,2,黄德坤1,2,林静1,2,纪建达1,2,张金钊1,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研究室;自然资源部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核事故下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方案探讨[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