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春园(山西大学法学院).论舆论监督、媒体审判与刑事司法独立关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5期
-
杨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鲁迅信仰符码的当代解译——关于公共话语场域中三个鲁迅问题的论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5期
-
汪丽萍,张新星(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效应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5期
-
王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培根四种幻象说及其对心理学研究的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5期
-
杜贵晨(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略论泰(太)山与太行山、华山等之互称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5期
-
季春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辗转的教育:异地借读与教育获得[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5期
-
刘昌1,郭斯萍2(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人何以为贵:中国古代人贵论思想的现代认知科学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5期
-
赵黎明(安徽大学文学院).“文”与中国古典“新诗”派的价值取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5期
-
王伦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论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改革的法国因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5期
-
孙来斌,胡倩倩(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强国”视野下的广场舞——关于广场舞流行原因和社会影响之检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王光森(江苏警官学院思政部).依宪治国背景下人民民主专政形态的创新性建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史献芝1,2,严凤莲2(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转译界面:夯实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恰切进路[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王倩,周向南(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监测、驱动与对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高登辉1,刘卫财1,王海亮2,3(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佳木斯大学).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和实践超越——基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批判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朱崇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字美学研究刍议:以若干词学核心概念用字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汪建昌(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经济学院).政策网络视角下的区域行政协议运行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孟宪平(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文化边界及其守护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孙书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杂剧三集》辑刊及版本流变考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李小坤1,王胜强2(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论法治的起源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运行机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张婷婷(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元曲宫调“音乐”论向“声情”说的转义及其历史文化原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周一骑1,李英2(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心理治疗中的医患关系与身心修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胡晓明(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编辑部).韦伯官僚制思想观照下的墨家社会组织学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于震1,2,张鑫1(吉林大学中日经济共同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中央银行角色定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王建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道德教育研究所).大学之用途与滥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张康之(南京大学服务型政府研究所).论高度复杂性条件下的行动方针[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字图象”的美学观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宁琳(东北农业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现代社会生活的批判与中国社会秩序的当代建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付翠(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关系重构与技巧训练——人际认知问题解决视野下的心理治疗[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
陈美华1,陈祥雨2(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大学外语学习中心).网络欺凌现象与青少年网络欺凌的法律预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3期
-
邹军(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模式重构、中国机遇和参与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