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熊曼琼1,2,覃淦1,2,王梨竹1,2,黄少康1,2,李江红1,2,段辛乐1,2(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农业农村部福建蜜蜂生物学科学观测站).杀菌剂对蜜蜂生理和行为的毒性效应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6期
  • 张小旭,马陶武,李金曼,罗奔向,周影茹,何兴兵,王萌(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3种氟喹诺酮联合暴露对铜锈环棱螺的急性致死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6期
  • 靳拓1,2,许丹丹2,薛颖昊2,习斌2,孙建鸿2,彭可为1,张杰3,金德才4(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湖南省花垣县农业农村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我国59个长期覆膜样地的表层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状况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6期
  • 周旖妮1,王欢1,杨景峰1,于永利1,2,董武1(内蒙古自治区毒物监控及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过量硒-L-蛋氨酸对青鳉鱼胚胎的毒性作用及与氧化应激机制的关联[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6期
  • 刘梦,董欣越,杨爱珍,黄艳虹,高凡,郭家选(农业农村部华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京农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双酚A对合果芋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氧化损伤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6期
  • 葛海虹,王燕飞,杨力,赵静,林军(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工作思路探讨[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6期
  • 姜允申(南京医科大学机构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量子毒理学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未来发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6期
  • 王婷婷,陈荣(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厦门市海湾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海绵动物对微塑料的生物累积和排出[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6期
  • 吴渊,李亚男(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纳米塑料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6期
  • 贾涛,薛颖昊,靳拓,鲁天宇(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其对土壤潜在影响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姚丽君1,2,莫凌3,庄僖2,秦瑞欣2,蔡凤珊2,唐斌2,王俊丽1,郑晶1,2(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典型饮用水源地水体与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残留及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罗增明1,2,马晟1,2,李林1,2,赵宇1,2,徐其静1,2,刘雪1,2(西南林业大学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土壤污染对中药材三七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赵亚南1,聂亚光1,裴诚诚1,倪珅瑶1,许安1,2(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环境毒理与污染控制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重金属污染物及其复合暴露的生物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郎朗,张莹,杨昂瑾,董君君,陈祺(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张述习1,蒋喜艳1,田勇2,乔国栋2,彭晓瑛2,刘媛媛1,邓智文1,尹西翔2,王利红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土壤和食物中砷生物可给性与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王春丽1,卞京军1,闵文豪2,赵秀兰2(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种PBAT/PLA生物降解地膜碎片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影响及其植物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李威1,2,3,蔡峰1,2,丁淳1,2,刘凯1,2,李吉平1,2,程虎1,2,3,韩建刚1,2,3(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微藻对抗生素的生态毒性响应和消除作用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柯怀泱1,2,张彦坤1,2,张纪亮1,2,刁晓平1,2(热带岛屿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苯甲酮(BP-3)对黄尾蓝魔鱼(Chrysiptera parasema)的生态毒理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刘亚楠,刘敏,朱慧,杨婧,陈晓倩(上海市检测中心生物与安全检测实验室).水-沉积物中花翅摇蚊标准化毒性测试体系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严小雨1,黎林均1,樊苗苗1,朱红瑞2,吴道澄2,张志强1,卢金锁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纳米碳酸钙的人体暴露途径及其潜在健康风险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杨娜1,2,谭婷1,2,杨超超1,2,吴航利1,2,王佳1,2,雷忻1,2(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延安市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菲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性腺指数和卵黄蛋白原转录水平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罗增明1,2,艾雯妍2,尹在晖2,刘雪1,2,徐其静1,2(西南林业大学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野生鸡枞菌砷、铅和镉的含量与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张晓婷1,汪庆1,李思敏1,翟文超2,李双双1,魏贺红1,刘长振1,王雪宁1,许新月1(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省大气污染成因与影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中心).藻类及其代谢物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的抑菌机制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张婉君1,罗荪琳1,范瑞祺1,贾栗2,苑晓燕2,陈义强1(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对SK-N-SH细胞的联合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郭浩博1,2,李振驰2,朱晓辉2,常兆峰2,胡国成2,向明灯2,钟紫娟2,刘宇佩1,2,郑彤2,于云江2(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多氯联苯和重金属对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刘红丽,张燕宁,毛连纲,朱丽珍,刘新刚,蒋红云,张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氟啶虫酰胺慢性暴露对斑马鱼神经行为影响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梁海崟,杨光,汪庆,李思敏,李双双,魏贺红,张晓婷,刘长振(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省大气污染成因与影响重点实验室).冬季新鲜果蔬中细菌分布特征及致病菌耐药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徐允1,2,胡坤禹1,2,许安1,2,陈少鹏1,吴李君1,2,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与离子束物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纳米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