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越1,陈苏1,李小军1,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基于小波方法的近海域地震动时频特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陈清军,杨永胜,王沿朝(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强震台阵记录的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实用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鲁亮,徐颖超,代桂霞(同济大学).一种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王啸霆,曲哲,王涛(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损伤可控的塑性铰支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钱辉1,李宏男2,3,郜新军1(郑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偏心结构自复位复合摩擦阻尼器平扭耦联震动控制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杨朋超1,薛松涛1,2,谢丽宇1(同济大学;日本东北工业大学).地震动作用下消能构件的动力可靠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韩建平1,魏世龙1,张鑫2(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省重点实验室).地震动记录选择与调整对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许玲玲1,叶继红1,薛素铎2(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大质量法在基于离散元法多点激励分析中的应用和误差修正[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杨迪雄1,2,杨开胜1,2,郭贵强1,2(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强震作用下高层结构地震响应时程的多步预测[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孔瑜文1,赵俊贤2,周云1(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防屈曲支撑角部节点板与钢框架的相互作用效应[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邓付元,王涛,施唯(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带阻尼器消能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谭平,宋晓,周福霖(广州大学).考虑SSI效应及支座转动的隔震体系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刘洋1,2,吕大刚1,2,3,于晓辉1,2(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场地震作用下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易损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马玉宏,赵桂峰,邹勤,崔杰,周福霖(广州大学).考虑橡胶支座随机性下隔震与非隔震近海桥梁地震易损性对比[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杜永峰1,朱翔2,陆新征3,宋翔1,谈志鸿1(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山西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试验室).超长复杂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郭阳照1,2,潘毅1,吴体2,杨琼2,尚枫1(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新型内置挤压铅消能件竖向隔震墩的设计原理与减震性能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孙梦涵1,2,范峰1,2,支旭东1,2(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断层大脉冲地震动对网架结构动力反应影响的研究及其简化计算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沈榕,吴京,谢钦(东南大学).屈曲约束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折减系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张爱林,叶全喜,王琦(北京工业大学).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抗震性能理论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黄慎江,马勇(合肥工业大学).基于模糊可靠度的RC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最可能失效构件的识别[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A1期
  • 张卓群1,2,李宏男1,李士锋2,任宗栋2,张鹏1,李宁2(大连理工大学;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输电塔-线体系灾变分析与安全评估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12期
  • 徐国文,何川,汪耀,汪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变荷载作用下隧道裂损二次衬砌结构安全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12期
  • 杨绿峰1,2,周明1,2,陈正1,2,文涛1,2(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强度和抗氯盐耐久性指标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12期
  • 卢德辉,周云,邓雪松,张超(广州大学).钢管铅阻尼器耗能机理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12期
  • 王辉1,2,陈雨生1,曹洪明1,侯孝振1(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合布局对建筑立面风驱雨分布影响特性的数值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12期
  • 张东彬1,潘鹏2,王萌资1,邓开来1,陈亚宾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长孔式叠层钢管屈曲约束支撑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12期
  • 白国良1,秦朝刚1,张玉2,刘超1,3,韩玉岩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再生混凝土梁长期受荷时随变形计算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12期
  • 徐晓兵1,陈云敏2,3,张旭俊2,3,肖电坤2,3(浙江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颗分曲线预测可降解土体土水特征曲线的初探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12期
  • 张士红1,2,邵旭东1,曹君辉1,崔剑峰3,胡建华3(湖南大学;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轻型组合桥面板球扁钢纵肋-横隔板连接细节局部应力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12期
  • 张元植1,罗金辉1,李元齐1,傅学怡1,2,沈祖炎1(同济大学;悉地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巨型钢管混凝土柱分配梁构造下竖向荷载传递机理研究(Ⅱ):数值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6,第1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