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锋1,沈玲霞1,林众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信息科技新课标中素养导向的增值性学习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王鉴(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逻辑[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叶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改革的话语与话语的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李宝庆1,2,纪品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双减”背景下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创新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罗生全1,董阳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权力属性及运行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钱旭升,朱晓娟(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科书的国家形象建构:历史脉络、内在规律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余宏亮(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字教材的风险省察与规避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索桂芳(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全人教育研究中心).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范兆雄(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告知与设境催生:两种教法认识观的教学论图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刘英琦(广东省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文化化学”教学思想的时代意义、育人模式与实践样态[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王明娣,魏阿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共同体:内涵、结构与运行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蒲菊华1,陈辉1,熊璋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时代性、科学性和育人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宋磊(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STEAM教育理念下新时代美育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魏宏聚,林歌(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学经验的属性分析与表征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王丽丽1,2,丁邦平1,王萍2(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演变与改革: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语文学习任务”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的关键词[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徐鹏1,王彤彦2(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科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育人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章勤琼1,阳海林2(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兼论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刘久成,孙京京,邵静仪,顾瑾,蒋璐,梁馨文(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数学教材难度研究——基于人教版三套教材的对比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人民教育出版社期刊编辑室).人教期刊关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征稿启事[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1期
-
石鸥,刘艳琳(首都师范大学).深刻理解课程标准 切实提高教材质量——基于新方案、新课标编写教材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陈佑清,胡金玲(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基于核心素养特性及其学习机制的理解[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张传燧,左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时代课程育人:价值、目标及方式——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理解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史丽晶1,马云鹏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董蓓菲,闫琳(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走向文化自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化教育图谱[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
孔凡哲1,2,史宁中3,赵欣怡1,2(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特色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