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祯妮(成都体育学院).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王子今(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汉代中原的“胡毡”: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马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诗以言志:明清易代之际巴蜀士大夫的命运与追求[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张筠(四川民族学院).“世俗居所”与“神圣空间”——康定贵琼藏族的建房仪式与象征表达[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蒙家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日本九州大学).从“夷狄之国”到“九州一隅”:秦汉时期巴地的华夏化[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舒大刚(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开宝藏》在蜀中雕造的文化因缘[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王雪梅(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开宝藏》与宋太祖的“文治”方略[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叶静(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李雄让位范长生一说的再检讨——兼及对魏晋政治史研究的反思[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黎飞1,胡康林2(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西交流背景下民国四川省立图书馆馆员群体特征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李雪梅(巴中市南龛石窟研究院).巴中南龛《九日南山诗》作者及年代考[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戴巧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秦之际阴阳五行哲学观的融合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段玉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开宝藏》研究”专题[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段玉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开宝藏》的刊刻及其意义新论[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中华文化论坛》征稿启事[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4期
-
刘嘉伟(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多元文化的交融:色目诗人丁鹤年的文化底蕴新探[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唐代兴(四川师范大学).孔子天道思想的形而上学敞开特征[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杨艳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刍议[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陈波1,2,杨环3,张晓林1,4(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生命力与传统性:藏族节庆体育的发展趋向[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贾雯鹤(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成民、成都与成国探微[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韩愈辟佛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刘长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春秋左传注》“荆尸”解志疑[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张震英(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者书单与近代知识界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经典的认知——以胡、梁书单和《京报副刊》的征求活动为中心[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李玉1,2,李莹1(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元宇宙”与历史研究刍议[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邓梦1,邓经武2,3(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成都市文史馆;成都大学).巴人蛇图腾与龙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欧阳祯人,慕洲(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岛田虔次的“近代思维说”探析[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肖杰(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14世纪中国技术革新与海洋发展路向关系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
徐世界(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泸县宋墓石刻的服饰文化特征[J].中华文化论坛,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