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谭娟1,于君娜2,李贝贝3,李龙龙4(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商业联盟的雷达小卫星星座发展模式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5期
  • 张章.整流罩高空开伞完整回收——迈出整流罩落区控制与精确回收重要一步[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5期
  • 李海翠,况润元,宋子豪(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基于Sentinel-2影像的鄱阳湖大气校正方法适用性评价[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朱红运,苗岩松,庞建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遥测数据野值剔除方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刘明,侯作勋,李光耀,张炳先(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空间机械臂多任务视觉相机电子学设计方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王永滨1,2,3,武士轻1,2,牟金岗1,2,龙龙1,2,蒋万松1,2,雷江利1,2,王立武1,2,4(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可重复使用新型着陆缓冲装置设计[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岳庆兴(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卫星TDICCD相机非沿轨成像仿真方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杨威1,周楠2,曹金山3(武昌首义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海洋一号”D卫星海岸带成像仪双相机几何拼接[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安萌1,梁德印2,聂云松3,李昊谦3,韩波2(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资源一号”02E星红外相机探测器成像验证方法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段尚琪1,余俊鹏2,沈刚2,黄双得1,葛兴科1,周仿荣3(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一种上下视差最小的线阵影像核线确定方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齐明,邓永涛,张晨阳,李显杰(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星载高精度激光平移反射器设计与实现[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丁与非,何红艳,曹世翔,王钰(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天基面目标长时跟踪算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王斌(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产品静电防护管理与过程控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文高进,王洪民,钟灿,尚志鸣(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基于图像熵的红外非均匀性参数化校正优选方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邓琳1,2,熊先才1,2,黄健1,2,胡勇1,2(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重庆市土地利用与遥感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云空间分布的遥感影像应用场景评估方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张章.国际首次采用大型翼伞可控回收火箭助推器 ——助推器精确回收飞行试验圆满成功[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高振宇1,刘亮2,潘浩1,马御棠1,黄修乾1,耿浩1,刘靖3,徐崇斌2,孙晓敏2(电力遥感技术联合实验室(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基于改进语义分割网络的输电走廊遥感变化检测[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龚秋武1,陈鼎2,李翔1,黄宇1(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95983部队).一种火箭子级残骸六自由度落点预报方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孟繁孔1,2,陈灵1,2,王帅1,2,来霄毅3,刘炳清1,2,赵亮1,2,范含林1,2(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空间热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热控设计优化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4期
  • 朱新波,谢攀,徐亮,杜洋(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总体设计综述[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3期
  • 范俊杰1,2,吕秋锋1,2,宁晓周1,2,靳利锋1,2,任海培1,2(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先进光学遥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一种兼具卫星舱板功能的相机承力板设计[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3期
  • 李孟洋1,2,孙炜玮1,张筱晗3,姚立波1(海军航空大学;94592部队;遥感信息研究所).基于全局—局部特征联合的光学卫星遥感图像舰船目标细粒度识别[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3期
  • 竺梅芳1,2,武士轻1,2,李博1,2(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实验室).新飞船试验船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特性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3期
  • 唐明章1,王奇1,黄伟1,钱凯2(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东方创达软件有限公司).火星EDL过程动力学仿真平台[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3期
  • 贾华明1,2,杨霞1,李少腾1,牛国永1,林汝领1,刘乃彬1(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实验室).环帆伞技术与发展综述[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3期
  • 范慧莉,刘丽玲,吴艳华,车颖,孔庆乐(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面向制造的复杂光学遥感器全三维设计[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3期
  • 龙嘉腾1,2,3,葛丹桐1,2,3,崔平远1,2,3(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火星精确着陆轨迹优化与制导技术研究进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3期
  • 陈岩1,2,奚砚涛3,万家华4,王晓峰1,徐立祥1,孟禹弛5(合肥学院;中德应用优化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安徽新华学院;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面向小样本遥感解译的空间置弃FCN模型[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3期
  • 张威,刘群,任法璞,刘新伟,杨昭,周传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某拔销器工作过程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