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罗永红,闫兴富,周立彪,苗迎权,张金峰(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民委生态系统模型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种子特征和结实量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扩散种子行为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殷明1,肖威2,纪易凡2,徐建华2,华建峰2,陆晓丽3(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通市公路管理处).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江苏南通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王秋菊1,2,焦峰3,刘峰1,常本超1,姜辉4,姜宇5,米刚5,周鑫5(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科研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三江平原草甸白浆土种稻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于宏洲1,2,舒立福2,邓继峰3,杨光1,梁启4,李景浩5,朱航勇6(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哈尔滨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以小时为步长的大兴安岭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模型预测及外推精度[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王文鑫1,王文龙1,2,3,康宏亮1,郭明明1,杨波1,陈卓鑫1,赵满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榆林学院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恢复草被对浅沟侵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王子豪1,张风宝1,2,杨明义1,2,任瑞雪1,邓鑫欣1,曹晓娟2,3,李占斌1,2,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坡面植被利用对产流产沙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黄兴成1,2,李渝1,2,叶照春3,白怡婧4,刘彦伶1,2,张雅蓉1,2,张文安1,2,蒋太明2,5(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及其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张依,魏南,王庆,梁迪文,杨宇峰(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小型湖泊水生植物栽培对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施曼1,2,张维国1,李江叶1,严少华1,高岩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CO2浓度升高对水体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刘俊萍1,刘刚2,游璐1,喻苏琴1,连鲁楠1,王翰琨1,闫梦1,胡冬南1(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试验室;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不同品种油茶细根时空分布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柏文恋1,张梦瑶1,任家兵1,汤利1,郑毅1,2,肖靖秀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省教育厅).小麦/蚕豆间作作物生长曲线的模拟及种间互作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左璐,王焕炯,刘荣高,刘洋,商荣.基于不同光谱指数的植被物候期遥感监测差异 网络首发[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2期
  • 李海云,姚拓,张建贵,高亚敏,马亚春,路晓雯,张慧荣,杨晓蕾(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祁连山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赵亚楠1,周玉蓉1,王红梅1,2(宁夏大学农学院;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下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王凯1,沈潮1,曹鹏2,宋立宁3,于国庆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沙地樟子松幼苗干旱致死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叶雯1,李永春2,喻卫武1,叶晓明1,钱宇汀1,戴文圣1(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不同种植年限香榧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胡晓婧1,2,刘俊杰1,魏丹3,朱平4,崔喜安5,周宝库3,陈雪丽3,金剑1,刘晓冰1,王光华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东北黑土区不同纬度农田土壤真菌分子生态网络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王美雅,徐涵秋(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估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和纽约城市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质量影响的对比[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杨青1,刘耕源1,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市流域环境生态修复与综合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非货币量核算: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高勇1,李清明1,2,3,刘彬彬2,厉书豪1,艾希珍1,2,魏珉1,2,3,张大龙1,2,3(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设施农业工程科学观测实验站).不同光质配比对紫叶生菜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王畅1,赵海东1,冯乃杰1,郑殿峰1,2,梁晓艳1,齐德强1,黄文婷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生态区大豆光热资源利用率和产量的差异及对化控剂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王叶1,2,张国林2,3,阳树英1,邹冬生1,2,肖润林3,朱寒阳2,3,王浩1,2(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洞庭湖农村生态系统健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生境对茶叶品质和产量影响的光合生理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郭燕1,2,杨邵1,2,沈雅飞1,2,肖文发1,2,程瑞梅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库区消落带现存草本植物组成与生态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杨亚东1,宋润科1,赵杰1,王培欣1,许晓玲2,曾昭海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省宁乡县农技推广中心).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水稻土氨氧化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王沣,王美佳,苏思慧,王英俨,苏业涵,孟广鑫,孙悦,齐华,姜英(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水分胁迫下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和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刘敏1,2,毛子军2,厉悦1,夏志宇1(齐齐哈尔大学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径级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焦龙1,2,蔡晓明1,边磊1,罗宗秀1,李兆群1,辛肇军1,陈宗懋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茉莉酸类化合物:从植物的诱导抗虫防御反应到生长-防御权衡[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刘超,霍宏亮,田路明,董星光,齐丹,张莹,徐家玉,曹玉芬(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基于MaxEnt模型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豆梨潜在地理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 陈中督1,徐春春1,纪龙1,方福平1,陈阜2(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2004—2014年南方稻区双季稻生产碳足迹动态及其构成[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1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