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芹(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从“非理性”戏剧叙事到民族新旧嬗变:《原野》的意义和裂隙[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计敏(上海戏剧学院).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与电影的双向互动[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梁结玲(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李调元的戏曲理论与乾嘉学术[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李冀1,王雪2(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影像·教育:影视教育与职前教师培养[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崔恩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历史的两面:贝特朗·塔维尼埃电影中的历史性与当下性[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刘永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霍夫曼斯塔尔关于“纯净姿势”的美学构想及其艺术体现:以杂文《论哑剧》和哑剧《爱神与普绪刻》为中心[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刘英昕1,李敏2(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恐怖电影《精神病患者》的女性主义解读[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朱玉宁(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现代戏剧视域中的陈瘦竹戏剧理论[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赫云(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论比较美术学建立的必要性[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衣凤翱(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迈克尔·契诃夫表演方法的跨文化理念[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何辉斌(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具身的信任:论洛克特尼茨的《相信表演:认知视野中的戏剧具身》[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王妍(南京大学文学院).跨性别表演在消费社会遭遇的反讽:以青年“视觉系”文化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刘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商业启蒙与叙事改编:《赖婚》与中国早期电影比较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金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坍圮”抑或是“重建”: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山河故人》[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张晓东(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消失的爱人》:女性主义的狂想曲[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刘旭东(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浅析是枝裕和电影里的生死观[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徐璐(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论剧场艺术体验与大众审美教育[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詹红亚(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教研室).咏叹调《不能尽孝愧对娘》的创作分析[J].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7,第3期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进口书籍推介[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3期
-
王韡(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首位流行歌手黎明晖演唱风格的音乐学分析[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2期
-
毛秀娟(中共金华市委党校).影视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以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2期
-
郝佩林(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民间曲艺与近代江南乡民文化灌注——以苏州评弹为中心的考察[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2期
-
魏刚1,刘璐亚2(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世纪以来国内中晚明诗画关系研究述评——以个案型研究为考察范围[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2期
-
李旭婷(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题诗上画的历程及特点——以南宋为中心[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2期
-
孙晨旭(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中西绘画中骷髅母题与主题的比较——以《鬼趣图》和《死亡舞蹈》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2期
-
俞为民(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南戏《琵琶记》在越剧中的流变[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2期
-
刘丽菲(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诗意性的乡土叙事——解读李睿珺的电影三部曲[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2期
-
吕行佳1,宋世桢2(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间手工艺文化传播考察——兼论新媒体环境下民间手工艺的产业化实践[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2期
-
杨立(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信息化时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字化抢救性保护探析[J].文化艺术研究,2017,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