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纪录片超真实——基于对《完全可控》的意识形态批评[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黄晓军(南昌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坛经》的传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殷亭亭(四川大学哲学系).论孟荀人性之会通[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胡士颍(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萧公权的家族记忆与萧氏盐业[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郑明阳(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原初身份、盐史与家族抒情——缪克构《盐的家族》谈片[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郑明阳(《中盐人》).主持人语[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王笋(淄博职业学院).主持人语[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梁骏(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持人语[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孙鹏(常州市社会科学院盐文化研究中心).主持人语[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孙宜学(同济大学).主持人语[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徐明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时代网络舆情与情感传播研究中心).主持人语[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刘沫潇1,李虹2(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基于共情理论的视角[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曾丽红,钟洁柔(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探析乙女向游戏对女性的主体性与认同感建构——基于《恋与制作人》的个案研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杨琳,李响(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纪录片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流变[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肖珺,黄枫怡(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情感分析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方法意义:源流、应用与反思[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卢忠敏(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媒介考古视角下书论与墨迹的间性及互证——以陆柬之书风取法为例[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张婷(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民间节日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研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张峰(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论民间艺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作用[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韩红星,张静彤(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百年党史的民族记忆与故事创新——基于2021年建党百年红色主题剧展演研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周丽英(中盐金坛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孔子圣贤思想的实践方案及其困难——以“忠恕”之道为中心(上)[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梁利伟(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民间艺术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白雁南(河南师范大学).从盐的分类词语看盐的社会生活文化变迁——以《新乡盐业副食品公司志》为参照[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陈娜(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金课”建设之道[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高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改革与考试改革刍议[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李自然(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俯仰自得丝弦上——媒介考古视角下传统古琴音乐的即兴[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杨紫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流行何以成经典?——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音乐传承的媒介学“考古”[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徐明华,李孟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中国现代性与情感传播:国际话语的锚点与转向[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王艺,黄琦超(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社交游戏到元宇宙:剧本杀的三维发展模式、现实问题与创新路径[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张驰(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研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颜彬,韩红梅(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时代影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革新与模态转型[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