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志立1,王国仕2,程志强3(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医疗文化视野下的萍乡上栗药签[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章林(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中医政策及其社会争议考察[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黄仰华1,赵翀2,郭晶磊1(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从泰医方药历史发展看中医对泰医的影响[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周军(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基础学院).《中西医学报》对“中药科学化”的倡导及传播实践[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齐城成,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易范医疏》的医易思想研究[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王美阳,李兆健(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略说佛家生命观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方勇(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马王堆帛书医学文献札记两则[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赵雅琛,王兴伊(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印度医典《妙闻集》的文献考述[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张少乾1,陈子杰2,曾凤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方法评析[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郑豪(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药食同源:中国古代韭的食用与医疗[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段逸山.春秋政界两“扁鹊”[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袁开惠(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第十二届学术工作坊“生生之具:出土医学文献中的‘道’与‘术’”成功召开[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西学研究所;云南中医药大学世界传统医学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中医药文化》专题征稿“中医西传——跨越时空的对话”[J].中医药文化,2022,第4期
-
王续琨1,张丽丽2,白长川3(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大连市白长川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论中医药教育学[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张苏,程旺(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小平关于中医药的论述及其重要价值[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王兴伊(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日本出土的“西州续命汤方”木简医方传承考辨[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王进玉(敦煌研究院).密陀僧域外输入质疑[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张焱,李枫(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海外传播与译介研究[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苏婧(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瑜伽是什么:传统医学的文化挪用与符号置换[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黄书婷1,曹峰1,郭永胜2,3(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贵州民俗中的医药文化内涵探析[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桂婷(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从史传到医案:古代中医医案的叙事源流探究[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苏海洋(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伤寒论》与东汉末年疫病流行季节和地域关系的研究[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周云逸(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明代太医吴绶《伤寒蕴要全书》的医药学贡献[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朱传磊1,于业礼2(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关于近年来稿抄本医籍研究的探讨[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袁开惠,张亭立(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新创意 新尝试 新面貌——中医古籍科教融合系列网络研读活动[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段逸山.读王令《医谕》[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中医药文化》专题征稿“全球史视野下的药物、知识与市场流动”[J].中医药文化,2022,第3期
-
常蕾1,刘艺侠2,刘英华2,3(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汉译佛典“(口父)咀”音义考——基于梵、汉、藏本和实地考察[J].中医药文化,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