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彩军,韩志惠,顾问,唐玉琪,谈建国(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海棠”台风(2005)暴雨及其非对称分布特征成因研究[J].暴雨灾害,2017,第4期
-
孟晓文1,2,隆霄1,周国兵3,温晓培1,谢恩泽2,张建宁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空军95810部队气象台;重庆市气象局).同化常规资料对重庆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暴雨灾害,2017,第4期
-
宋丽潞1,2,梁旭东1,2,赵秀娟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模拟与观测资料的北京地区气溶胶观测站点分布策略研究[J].暴雨灾害,2017,第4期
-
阎琦1,孙欣1,崔锦2,杨阳2,赵梓淇2,陆井龙1(沈阳中心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1210号台风所致的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4期
-
李丽1,张耀存2(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梅雨期温带急流变化与中高纬环流系统的关系[J].暴雨灾害,2017,第4期
-
李易芝1,2,罗伯良1,2,霍林3(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南夏季旱涝转折异常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4期
-
柴东红1,2,3,杨晓亮1,3,吴紫煜4,闫雪瑾1,裴宇杰1,李宗涛1,张义军2(河北省气象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京津冀地区雷暴大风天气的统计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许敏1,丛波2,张瑜3,周贺玲1(河北省廊坊市气象局;陕西省宝鸡市气象局;河北省文安县气象局).廊坊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及其临近预报指标研究[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段玮1,肖子牛2,周泓3(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玉溪市气象局).一次典型川滇切变线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黄晓璐,荀学义,赵斐(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强对流天气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周芯玉1,涂静2,廖菲1,胡东明(广州市气象台;广东省气象台).2014年5月23日广州中北部大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研究[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陈鹏,庞玥,张虹,刘毅,何军(重庆市气象台).台风与冷空气对重庆“9.17”大暴雨的影响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姚蓉1,唐佳1,兰明才1,唐明晖1,陈红专2(湖南省气象台;湖南省怀化市气象局).一次混合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及演变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朱玲1,龚强1,李杨2,顾正强1,蔺娜1,晁华1,徐红1,李倩1(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葫芦岛市新旧暴雨强度公式对比及暴雨雨型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李红莉,张文刚,付志康,周志敏,万霞(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一次暴雨过程的LAPS分析场与多源观测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梁益同1,周月华1,高伟2,李兰1(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暴雨洪涝灾情采集手机APP设计与应用[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方怡1,王必强1,成丹1,陈城2(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北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基于分钟数据的自动、人工观测雨量差异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李颖1,邓芳萍1,姜瑜君1,姜文东2,张斌1,周啸宇3(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浙江省输电线路覆冰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朱娟1,2,于杰1,3,4,张铭1(全军危险性天气监测预警研究中心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洋环境专项办公室;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解放军65301部队).多层模式中动能水平梯度的性质及诊断[J].暴雨灾害,2017,第3期
-
包红军1,李致家2,王莉莉1,黄小祥2,姚成2,屈晨阳2,赵鲁强3,张庆华4(国家气象中心;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四川省青川县气象局).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流域山洪预报方法与应用[J].暴雨灾害,2017,第2期
-
刘炼烨1,2,兰明才2,朱歆炜2,王青霞2,叶成志2(南京大学;湖南省气象局).FY-2G 卫星两种云订正产品在湖南的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2期
-
段伯隆1,2,张文龙2,刘海文3,王心月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民航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J].暴雨灾害,2017,第2期
-
赵琳娜1,2,白雪梅3,2,邢程4,王彬雁5,李依瞳1,2,李潇濛1,2,杨瑞雯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气象台;黑龙江省木兰县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台).中国东南地区夏季台风小时降水概率分布特征[J].暴雨灾害,2017,第2期
-
莫建飞1,2,黄思琦3,钟仕全1,2,陈燕丽1,2(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试验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基于GIS 的精细化广西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价[J].暴雨灾害,2017,第2期
-
李文娟,赵放,赵璐,黄娟(浙江省气象台).基于单站探空资料的不同强度短时强降水预报指标研究[J].暴雨灾害,2017,第2期
-
张博,赵滨,牛若芸,李勇(国家气象中心).全球模式对华北区域性强降水中期预报能力检验[J].暴雨灾害,2017,第2期
-
王彦1,2,刘一玮3,孙晓磊3(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气象台).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风垂直切变特征[J].暴雨灾害,2017,第2期
-
公颖1,杨阳1,周小珊1,董博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市气象局).辽宁暴雨的日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7,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