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海刚1,2,王雪莹1,汪小厉1,2,李军辉1,2,黎哲君1,王俊1,2,何康1,倪红玉1,2(安徽省地震局;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评估肥东短水准预报效能[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武安绪,武敏捷,林向东(北京市地震局).基于背景噪声的中等地震前后地下介质相对速度变化[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张建国1,张双凤1,晁福林1,张明东2(邯郸地震监测中心站;天津市地震局).基于泰勒多项式拟合模型研究芦山MS 7.0地震地磁场异常演化特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田云涛1,2,张贵洪1,李瑞1,张增杰1,孙习林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青藏高原东南缘递进式构造与地貌演化及其动力机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毕金孟,曹付阳(天津市地震局).震后早期序列参数稳定性分析及初值影响[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杨云,于悦颖,许田(江苏省地震局).淮安地区小震精定位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张立成,薄万举,余敏,陈长云,占伟(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唐山古冶MS 5.1地震前断层位移协调比的短临异常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张盛峰,张永仙(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22年6月1日芦山MS 6.1地震序列特征及余震概率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邱桂兰(四川省地震局).2022年6月四川芦山MS 6.1地震、马尔康MS 6.0震群前兆异常特征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刘萍,李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天山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特征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余娜1,王建军2,孙玺皓1(青海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的回溯性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李玲利1,2,姚华建3,2,李军辉1,2,张炳1,2,汪小厉1,2,周冬瑞1,2(安徽省地震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霍山地区地壳浅部精细结构及地震活动关系探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李媛,刘峡,万永魁(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背景应力场的数值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常昊1,常祖峰2,李鉴林2,高倩德1,康治勇1(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云南省地震局).澜沧江维西县叶枝滑坡成因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张淑亮,李冬梅,吴昊昱(山西省地震局).2010年河津ML 4.8地震前亚失稳现象探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路茜,张铁宝,杨星,张致伟,杨鹏(四川省地震局).2021年漾濞MS 6.4地震前MODIS红外辐射异常[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许晓庆,贺嘉伟,白晓川,王建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吴忠地震窗S值异常与宁夏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杜方,龙锋,梁明剑,祁玉萍,吴江(四川省地震局).2022年马尔康MS 6.0震群[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王烁帆,倪四道(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典型地区隐伏断层破坏性地震震源特征研究方法[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张四新(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垂直形变演化与应变积累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李莎,阎春恒(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桂西中等地震前视应力特征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朱琳,窦玛丽,郑怡(陕西省地震局).华阴定点形变台地倾斜观测曲线趋势转折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倪红玉1,2,洪德全1,2,鲍子文1,2,郑海刚1,2(安徽省地震局;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安徽地区视应力演化特征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邓绪彪,敬晨辉,侯燕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石加载声发射与地震过程的现象对比[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刘喜亮,高雅婧(浙江省地震局).地磁谐波比改进方法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张鹏宇,孙杨轶,陈界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太阳静日电流焦点变化与地震活动带的关系[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李红,邢成起,朱红彬,武安绪(北京市地震局).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断层地震危险性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汪小厉1,2,刘泽民1,2,倪红玉1,2,周冬瑞1,2,李玲利1,2(安徽省地震局;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法在安徽“霍山地震窗”小震序列判定中的应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龚丽文1,2,张怀1,陈石3,陈丽娟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于机器学习提取微震迁移规律的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
刘文邦,李启雷,胡维云(青海省地震局).2022年称多MS 3.8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第A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