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广旭1,曾令森1,赵令浩2,高利娥1,高家昊1(自然资源部深部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晚白垩世早期朗县杂岩的岩石成因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J].岩石学报,2021,第11期
  • 郝光明1,曾令森1,赵令浩2(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西藏南部南迦巴瓦地区中新世-上新世地壳深熔作用[J].岩石学报,2021,第11期
  • 芦维瑞1,张泽明1,2,李文坛1,安文涛1,任宏飞1,郭明明1,王迪1,吴双鹏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泥质高压麻粒岩的锆石和独居石定年与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21,第11期
  • 邸英龙1,2,曾令森1,陈晶3,高利娥1,张立飞2(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的出溶现象及成因机制:以西藏南部日玛那穹隆麻粒岩为例[J].岩石学报,2021,第11期
  • 赵书槿,赵志丹,唐演,齐宁远,孙昊,刘栋,王青,朱弟成(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藏南拉萨地体尼木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J].岩石学报,2021,第11期
  • 孙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伯利亚雅库特金伯利岩中四颗古老锆石巨晶的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特征 ——对区分金伯利岩中锆石巨晶的启示[J].岩石学报,2021,第11期
  • 刘小驰1,吴福元1,2,王汝成3,刘志超4,王佳敏1,刘晨3,胡方泱1,杨雷5,何少雄1(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珠峰地区热曲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及对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的启示[J].岩石学报,2021,第11期
  • 高利娥,曾令森,严立龙,高家昊,赵令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 ——关键金属Sn-Cs-Tl的富集机制[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贠晓瑞1,2,3,蔡志慧1,何碧竹1,3,张盛生4,刘若涵1,郑孟林5,陈辉明1,李振宇1,2(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青海共和盆地东北缘中-新生代热演化史:来自沟后杂岩体及当家寺岩体的低温热年代学证据[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刘飞1,2,3,杨经绥2,3,4,牛晓露1,2,李观龙1,冯光英1,2(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山东省金刚石成矿机理与探测院士工作站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东波蛇绿岩:记录了地幔柱影响的超慢速伸展和洋内俯冲过程[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王焕1,2,李海兵1,2,孙知明3,何祥丽4,刘栋梁1,2,潘家伟1,2,张蕾1,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西藏羌塘裂谷带假玄武玻璃的发现及其岩石学特征与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孙丽静1,2,赵中宝1,3,潘家伟1,3,梁凤华1,3,张磊2,张进江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雅拉河断裂深部应力应变状态及其孕震环境[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戚学祥1,沈辉2,韦诚1,3,任玉峰1,蔡志慧1,吉风宝4,梁凤华1,刘旭峰1(自然资然部深部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高黎贡东南缘龙陵-瑞丽俯冲增生杂岩带与中特提斯洋演化[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曹新文1,2,3,孙知明1,黄宝春2,曹勇1,裴军令1,叶小舟1,刘思琪2(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藏南泽当地区大反向逆冲断层变形研究 ——以磁组构与EBSD组构分析为例[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毛小红,张建新,路增龙,周桂生(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祁连地块北缘前寒武基底早古生代再活化:变基性岩相平衡模拟和锆石年代学证据[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李爽1,2,孟繁聪2,段雪鹏2,陈松永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IV号岩体原岩属性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李春锐1,2,李海兵1,3,潘家伟1,3,刘栋梁1,3,白明坤1,2,刘富财1,张进江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断裂带中方解石脉显微结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藏南亚东裂谷带古地震记录[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李广旭1,曾令森1,高利娥1,高家昊1,赵令浩1,2(自然资源部深部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朗县杂岩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新特提斯洋二次俯冲[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吴琼1,2,李海兵1,3,CHEVALIER Marie-Luce1,3,米桂龙1,李超1,何祥丽4,李亚林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岩石特征与内部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李成龙1,2,李海兵1,3,王焕1,3,张进江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龙门山汶川地震断裂带北川段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形行为[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田怡红1,曾令森1,高利娥1,王亚莹1,侯可军2(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晚二叠世酸性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王冬兵1,王保弟2,潘桂棠1,罗亮1,唐渊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早石炭世洋壳残片及其古特提斯意义[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徐向珍1,2,熊发挥1,2,张承杰3,陈建4,张然1,闫金禹1,杨经绥1,2,5(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地幔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河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地幔橄榄岩成因:来自钻孔ZK02地幔橄榄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约束[J].岩石学报,2021,第10期
  • 阎磊1,2,范裕1,2,刘一男1,2(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ODEC);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庐枞盆地龙桥铁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和空间分布规律[J].岩石学报,2021,第9期
  • 刘家军1,2,王大钊3,翟德高1,2,夏清1,2,郑波4,高燊1,2,钟日晨5,赵胜金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有限责任公司)).低熔点亲铜元素(LMCE)熔体超常富集贵金属的机制及其识别标志[J].岩石学报,2021,第9期
  • 吴昌志1,贾力1,雷如雄1,陈博洋2,丰志杰2,凤永刚1,智俊2,白世恒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主要特征与研究进展[J].岩石学报,2021,第9期
  • 刘兰海1,2,陈静1,2,周涛发1,2,张一帆1,2,李梦梦1,2(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ODEC);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质冶金学及其在金和关键金属赋存状态研究中的新应用[J].岩石学报,2021,第9期
  • 张一帆1,2,范裕1,2,陈静1,2,刘兰海1,2,李梦梦1,2(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ODEC);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精粉中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流程的建立: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富钴硫矿精粉为例[J].岩石学报,2021,第9期
  • 张龙1,2,陈振宇3,汪方跃1,2(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ODEC);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主要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J].岩石学报,2021,第9期
  • 国显正1,2,周涛发1,2,汪方跃1,2,叶少贞3,冯道水3(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ODEC);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城门山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碲元素赋存状态及沉淀机制初步研究[J].岩石学报,2021,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