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韩彧.《石油实验地质》入选“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6期
  • 宋磊,宁正福,孙一丹,丁冠阳,杜华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压汞法表征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林怡1,陈聪1,2,山述娇1,曾乙洋1,刘鑫1,陈友莲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储层基本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马尚伟1,罗静兰1,陈春勇2,何贤英2,代静静1,许学龙2,汪冲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火山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以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郭春涛1,2,李德武3,陈树民3(山西大同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人才开发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上寒武统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郭少斌1,翟刚毅2,包书景2,石砥石2,胡继林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干酪根及黏土单矿物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差异性[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林铁锋,康德江(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储层分类精细评价[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李艳友1,2,漆家福2,周赏3(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走滑构造差异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基于砂箱模拟实验[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张辉,曾小明,黄冬梅,陈晓武,莫冯阳,吴碧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富砾型和富砂型湖底扇沉积特征差异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张厚和1,赫栓柱1,刘鹏1,廖宗宝1,徐庆梅1,朱筱敏2,徐耀辉3(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万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其资源潜力新认识[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万友利1,2,王剑1,2,万方2,付修根1,2,王忠伟1,3,沈利军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沉积与能源地质研究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羌塘盆地南部古油藏带布曲组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徐春华1,王亚琳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中心;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凹隆结构类型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孟涛1,2,邱隆伟1,王永诗2,刘雅利2,刘鹏2,程付启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油气成藏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张玲,魏绍蕾,黄学斌,李军(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储量评估中心).基于综合权重法的页岩气储量评价方法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郑剑锋1,2,沈安江1,2,黄理力1,2,陈永权3,佘敏1,2(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基于埋藏溶蚀模拟实验的白云岩储层孔隙效应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肖娇静,王龙樟,陈梅,陈志斌,周杰,陈鹏(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四川盆地早三叠世多尺度海平面变化旋回及对储层发育的影响[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潘安阳1,2,秦建中2,姚素平1,腾格尔2,申宝剑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单体烃类包裹体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王保华,陆建林,李浩,宋振响,左宗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基于孔隙成因的泥页岩总孔隙度恢复方法研究——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王东燕,彭金宁,邱岐,吕俊祥(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下扬子句容地区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樊奇1,樊太亮1,田继军2,孙铭赫3,李澍4(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石油工业出版社;青海华岳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松辽盆地四方坨子地区泉头组四段—嫩江组三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张守鹏1,方正伟1,杨诗棣2,麦文3,张铜耀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三英精密仪器研发中心;中国海洋石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全直径油气储层岩心三维可视化信息采集方法及应用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张志荣.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有机质“步进法”热解色谱—质谱分析方法[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5期
  • 吕海涛1,2,张哨楠1,马庆佑2(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盆地中北部断裂体系划分及形成机制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4期
  • 卢晨刚1,2,张遂安1,2,毛潇潇3,赵迪斐4,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层气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致密砂岩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定量表征及储层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X地区山西组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4期
  • 王琼仙1,2,宋晓波1,2,王东1,隆轲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川西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4期
  • 秦兰芝,刘金水,李帅,赵洪,常吟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锆石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4期
  • 田刚,宋立军(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J].石油实验地质,2017,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