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跃洪,张璐(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甘肃省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电场中(MgO)2吸附H2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6期
-
胡延梅(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石墨烯量子磁输运性质的电场效应[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6期
-
王群1,2,孙玉希3,崔书亚4,黄文1,谢欣宏1(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绵阳师范学院光致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纯的及不同掺杂原子石墨烯和CaH2分子相互作用[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王婷1,谭欢1,边庆1,徐建1,李培源1,孙建春2,陈登明2,毋志民1(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科技学院 微纳复合材料与器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型稀磁半导体Mn掺杂LiZnP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李玉山(菏泽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二维简谐势阱中旋转理想玻色气体热力学性质的修正[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杨欢1,2,邢玲玲3,张穗萌2,吴兴举2,赵敏福1,刘向远3(皖西学院实验实训教学管理部;皖西学院原子分子与光学应用研究中心;皖西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1KeV电子入射单电离氦原子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周康1,2,冯庆1,2,田芸1,周清斌1(重庆师范大学光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MgO、SnO2、TiO2表面氧空位性质对气体光学传感特性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刘航1,刘辉2,孟凡顺2,冯立强1,3,2(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工业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色线偏振激光场驱动分子产生椭圆偏振阿秒脉冲[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张菁菁,刘艳琦,李艽,梁小刚,段海明(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H2在Al12X (X=Al, Ni, Cu)团簇表面解离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黄华康1,陈擘威2,梅杨2,彭跃昌1(绵阳广播电视大学职业教育部;绵阳师范学院数理学院).TiO2与金属氧化物复合气凝胶能带结构和光催化性质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王东1,荣建红1,张蕾1,王焕2(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理学院).应力场对多层膜Permalloy/Cu/Co/NiO铁磁共振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李克用1,马瑞1,2,苟富均2,谢泉3,任蕾1(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CuCrZr合金质子辐照效应的模拟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刘红艳(菏泽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Mn/Cr掺杂对Ni-Fe-Ga合金相变和磁性转变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贺欣(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FeVO4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杨晶,丛美艳,黄燕霞(湖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具有三体相互作用海森堡自旋链模型的纠缠与几何失协[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陈炫芝,张世旭,李公平(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低能单个Cu原子与Cu13团簇沉积到Fe(001)表面的比较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阮文,蔡余峰,宋红莲,谢安东,伍冬兰,罗文浪,余晓光,曾华东(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Li原子修饰笼型Si6团簇的结构和储氢性能[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刘艳琦,张菁菁,李艽,梁小刚,段海明(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hn(n=2-5)团簇与部分小分子体系的相互作用[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何伟平1,黄菊2,王德堂1,3,刘晓静1(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技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化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开发中心).苯乙烯化苯酚的密度泛函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胡芳林(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基于变压红外光谱研究离子液体[MPIM][I]与石墨烯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邱宇(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高聚物中分子相互作用对红外吸收谱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兰生,高新昀,李焜,原永滨(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应力对石墨烯热输运性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杨新伟1,赫丙玲2,刘伟娜1,徐国亮3(河南师范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新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第一性原理研究CO在Cu(110)表面的吸附[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刘远全(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应用设计系).Y、Zr、Nb掺杂ZnS半导体第一性原理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郭玮1,2,常志强1,王怡1,路兴强3(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飞秒激光脉宽对三态阶跃型分子波包运动的影响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赵新军1,2,李祯1(伊犁师范学院新疆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实验室;伊犁师范学院微纳电传感器技术与仿生器械实验室).水蒸气诱导聚电解质刷的构象转变[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罗骏,李晓凤,曹茂启,曾承露,代虹镜(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异核双卤分子XY(XY=ClF, BrF ,BrCl)与C2H2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
刘媛媛,李斌,赵光明,雷伟,樊白娟(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三硝基芳香族炸药的表面静电势、活化能与感度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