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怡蔓(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痕迹的回归:物质性转向后的理论进路[J].东南传播,2022,第12期
-
林润(厦门晚报社).从都市类媒体二十大报道看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创新[J].东南传播,2022,第12期
-
陆羽婕1,许丽霞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大传播格局中影评群落的特质、发展与困境[J].东南传播,2022,第12期
-
史鑫涛(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身体建构、性别认同与暴力神话——以电影《男孩别哭》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12期
-
崔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伦理学视域下华语电影的底层叙事与社会价值[J].东南传播,2022,第12期
-
刘云霄1,邹欣艺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网络恐怖主义的群聚效应研究——以大众心理学为视角[J].东南传播,2022,第12期
-
杨启翔(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短视频新闻生产[J].东南传播,2022,第12期
-
曾琦,肖燕玲(泉州广播电视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广播情感类节目的可视化呈现——以泉州广电《主播听你说》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12期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综合频道中心).创新创优精品内容创作,加快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福见综合 赢在价值[J].东南传播,2022,第12期
-
欧勤扬,颜春龙(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从“话语冲突”到“话语融通”:传播符号学视野下的环境传播话语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俞定国1,李晟曈2,吴辉3(浙江传媒学院媒体工程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智能媒体技术研究院).产业融合与媒介赋能:关于我国学者乡村文化传播研究的综述[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谢艳秋1,黄艳丽1,陈亮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电影制作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金青梅,刘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复合语境下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播的逻辑与路径[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刘畅(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从传媒到智媒:可供性视角下新闻生产的嬗变与思考[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王鹏,王琰(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访劳动:数字时代劳动议题的再陌生化[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杨娟(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技术、空间与身体:基于位置媒介技术的媒介实践——以Keep线上马拉松运动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邱建浩(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供给侧”改革[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郑映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社交平台的短视频传播逻辑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何珍(福州日报社).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报社记者编辑意识及培养策略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关倩(聊城大学文学院).转向与重构:数据新闻的叙事范式探究[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
袁玭(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镜像理论视角下李沧东电影人物的构建与文化反思[J].东南传播,2022,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