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秀兰,张婧莉,余行杰,玛依拉买买提艾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新疆天山山区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方缘1,2,陈妮娜1,3,姜鹏2,耿世波4,米娜1,3,王贺然5,朱宪龙4,张玉书1,3(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基于WOFOST模型的辽西地区典型旱年不同播期玉米干旱损失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陈圣劼1,2,田心如1,2,姚阮3,姜麟1(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台;江苏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基于气象因子的南京市冬季和夏季用电量预测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翟晴飞1,2,孙凤华1,敖雪3,耿树江4,李成龙4,李遥4,李鸣钰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基于BCC-CSM2-MR模式CMIP6试验的辽河流域气温降水模拟与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杨春华1,郑莉1,黄河清1,雷波1,杨硕2,刘建辉1,张明阳3,段秋宴4(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第八中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重庆市渝北区生态环境监测站).重庆山地区域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对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姜珊1,张海旭2,张菁1,宋晓巍1,李石1,于璐1,王新秀1(沈阳市气象局;沈阳市苏家屯区气象局).1981—2020年沈阳地区春玉米生长季水热资源时空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张继波1,2,李楠1,2,邱粲2,3,薛晓萍1,2(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候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寡照胁迫对温室番茄开花坐果特性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王芳1,梁静1,2,孙洪伟1,高永刚3(佳木斯市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三江平原土壤湿度记忆性及其与水热气候条件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段云霞1,2,李得勤2,纪永明3,班伟龙1,吴宇童2,李晓鸥1(沈阳市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东北冷涡背景下沈阳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于跃1,2,毕明林3,阎琦1,2,林海峰2,冯冬蕾2,于凡越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台;沈阳市浑南区气象局).辽宁区域性大暴雨成因分析及多模式数值预报空间检验[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王凯1,鞠晓雨2,邱阳阳2,程向阳2(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2011—2019年安徽南部山区与北部平原闪电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耿世波1,2,聂哲3,王瀛2,方缘4,肖光梁2,李鸿强5,纪永明2,朱宪龙2,周晓宇6(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营口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大连市金州区气象局;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暴雨诱发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常倬林1,2,朱浩然1,2,李得勤3,田磊1,2,党张利1,2(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地形云催化增雨试验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张艺萌1,2,李晓岚1,张宏升3,洪也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装备保障中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2020年春季中国北方一次扬沙天气过程微气象学与沙尘输送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王东东1,2,孙丽2,3,杨磊2,4,沈历都5,王恕1,2,陈宇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台风“巴威”不同类型降水多模式预报与空间检验对比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王涛1,2,王乙舒1,赵春雨1,王小桃1,秦美欧1,沈玉敏1,侯依玲1,赵建云1(沈阳区域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辽宁省初霜冻日期预测模型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马小会1,徐敬2,张自银2,李梓铭1,温维2(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特高压跨区域输电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廖荣伟1,房小怡1,刘怀玉2,曹玉静3,张冬斌4,朱玉周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适用于温度和气压秒级数据的质量检查方法初探[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武威1,2,单铁良1,2(漯河市气象局;漯河市雾霾监测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后向轨迹的秋冬季漯河重污染输送及典型个例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马瑞丰1,2,许敬红2,严良政2(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大连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2013—2018年大连中心城区臭氧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耿世波1,2,才奎志2,王瀛2,周福然3,肖光梁2,黄海亮2,柴晓玲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锦州市气象台;沈阳市气象台).2019年7月3日辽宁开原伴随EF4级强龙卷的超级单体风暴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贾旭轩1,李得勤2,冯呈呈1,张立鹏1(大连市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开原强龙卷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王宁1,2,马梁臣3,霍也4(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气象台;长春市气象局).一次爆发性气旋引发东北地区暴雨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卫甜,丁亨,邱贵强,樊瑞瑞,姚佳林(中国人民解放军63729部队;临汾市气象局;山西省气象台;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东北地区嵌入对流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徐家平,赵天良,陈燕,白永清,孙晓芸,王淞,曹畅(江苏省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南京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基于旋翼无人机的大气边界层环境气象垂直观测及订正方法的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齐铎,刘松涛,赵广娜,高梦竹(黑龙江省气象台).基于多模式集成冬半年气温预报偏差修正[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严晓瑜1,2,3,杨苑媛4,缑晓辉3,刘建军1,苏占胜3,吴保国3,龚晓丽3(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服务中心;银川市气象局).基于TUV模式的银川光化辐射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宋喃喃1,刘邕1,李霞2,3,李华凝1,李猛4,银峰1(天津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防雷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地区雷电流幅值及累积概率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四郎措姆1,熊亚军2,洛桑卓嘎1,洛松桑邓3,边巴江村4,旦增克珠1(拉萨市气象台;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贡觉县气象局;曲水县气象局).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的西藏国家气象公园评价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