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徐红1,陈军庆2,路海军2,宋明坤2,陈玺伍2,龚强1,朱玲1,沈历都3(沈阳区域气候中心;93161部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21年3月27—28日中国北方沙尘天气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王俊秀1,王俊杰2,韩仙桃1,杨彩云1,姜学恭3,李蓉1,张克文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气象局;遂宁市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基于多源数据的2021年3月呼和浩特严重沙尘污染天气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霍也1,李倩1,尚博1,2,杨旭3,应爽1(长春市气象局;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2020年11月吉林省罕见冻雨天气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吴迪1,田宏强1,刘辉1,王京景1,左晨亮2,徐晶晶3(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基于相似卡尔曼滤波的安徽省WRF模式风速预报订正[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刘松涛,高梦竹,齐铎,王承伟(黑龙江省气象台).基于CMA-MESO模式的黑龙江省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方法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高金兰1,温华洋2,郑小艺1,曹亚楠1,王云1(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三套再分析降水资料在安徽省的适用性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辛辰,漆梁波,储海(上海中心气象台).中国长三角地区盛夏副热带高压触发局地对流天气分布及气象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曹世腾1,杨磊1,陈宇1,孙丽2,冷雨轩3,蒋超1,杨雪1(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7—2021年辽宁省冷涡型雷暴大风时空分布及环境参数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王苏瑶1,邓学良2,胡建林3,常炉予4(淮北市气象局;合肥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2015—2018年淮北市冬半年重污染天气大气环流分型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程攀1,2,3,刘成瀚4,蔡冬梅5,孙虹雨1,4,王月6,陈晟源7,陈传雷2,张浩楠8,朱智晔9,姜东哲10(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气象台;大连市气象局;沈阳市气象局;阜新市气象台;丹东市气象台;东港市气象局;凤城市气象局).2010—2021年辽宁省雷电分布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阮悦1,2,冯晋勤3,李婷婷2,陈秋萍2(福建省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气象台;龙岩市气象局).2017—2020年福建省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云三维闪电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杜冰1,2,吴薇1,2,黄晓龙1,2,蒋雨荷1,2,李施颖1,2(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于多源降水融合试验的四川省降水实况分析产品优化[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童俊1,孟旭芹1,赵亮2,张晓辉1,彭九慧1,李婷2(承德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1991—2020年河北省倒春寒时空特征及气象指标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孟鑫1,张瑜2,赵婷婷3,王迪4,马云龙1,张旭1(丹东市气象台;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阳市气象台;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1961—2019年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前期ENSO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胡艳楠1,孟凯2,3,杨雨灵4,马翠平4,李文星1,马志淳4(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河北分院;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2015—2018年京津冀地区不同天气类型影响的PM2.5输送特征及减排效果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李鸣钰1,2,李国会3,张益瑞4,陈妮娜1,5,米娜1,5,秦鑫2,李成龙6(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南阳市气象局;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东北春玉米最优水氮管理措施模拟[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姜珊1,2,张淑杰2,张菁1,董秋婷3,宋晓巍1,赵璇1,于璐1,杨黎黎1(沈阳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沈阳市浑南区气象局).基于SPI和SPEI指数的辽宁省大豆生长季干旱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靳振华1,2,吴彬贵2,3,廖云琛4,龙强5,卜清军1(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局;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市津南区气象局;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气象局).2015—2020年渤海西海岸雾的海陆分布差异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陈妮娜1,2,吕慧捷3,张益瑞4,李国会5,米娜1,2,张淑杰1,2,李思语1,6,张玉书1,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市气象局;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干旱程度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李晓岚1,2,3,4,马雁军1,王扬锋1,赵胡笳1,洪也1,刘宁微1,张云海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北城市群大气污染立体观测与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郭渠1,王勇1,李瑞2,张天宇1,胡祖恒1,张芬1(重庆市气候中心;济南市气象局).三峡库区局地风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李树军1,唐俊贤2,赵华1,袁静1,张爱玲3,王培娟2(潍坊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昌乐县气象局).昌乐县温室西瓜膨大期裂果与室内小气候要素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吴迎旭1,周一1,赵柠1,栾晨1,张礼宝1,赵美玲1,蔡康龙2,赵广娜3(黑龙江省气象台;佛山市气象局;哈尔市气象局).2020年绥化地区一次超级单体龙卷及其环境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王冬妮1,2,王美玉1,2,任景全1,2,郭巧1,李军伟3(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科技创新中心;空军航空大学).1981—2018年吉林省玉米适时播种的水热条件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杨若子1,轩春怡1,王冀1,杜吴鹏1,王华2(北京市气候中心;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适用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降水特征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任丽媛1,熊明明2,孙玫玲1,王雪娇1(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天津市气候中心).天津地区低能见度时空特征及其在高速公路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张翠艳1,常姝婷1,曲梓祎1,王淼1,王蛟洋1,梁军2(锦州市气象局;大连市气象局).锦州地区强降雪过程低空急流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贾旭轩1,2,3,张立鹏3,王赛4,周天娇5,梁军3(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大连市气象台;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大连市气象服务中心).基于邻域法的区域模式环渤海短时强降水预报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吕文丽1,2,时晓曚1,2,张凯3(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气象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地区一次雾—霾过程能见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