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方健1,2,徐敬2,马建中1,寇星霞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京津冀周边秸秆燃烧对PM2.5无机组分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4期
-
栾天1,2,郭学良1,2,3,张天航4,郭丽君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预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不同降水强度对PM2.5的清除作用及影响因素[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3期
-
马淑萍1,2,王秀明2,俞小鼎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极端雷暴大风的环境参量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3期
-
任素玲1,2,方翔1,卢乃锰1,刘清华1,李云1(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于气象卫星的青藏高原低涡识别[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3期
-
武斌1,吕伟涛1,齐奇1,马颖1,陈绿文2,宿志国1,吴姗姗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一次正地闪触发两个并发上行闪电的光电观测[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3期
-
晏红明1,王灵2(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省气象局).西北太平洋副高东西变动与西南地区降水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3期
-
张萌1,于海鹏1,2,3,黄建平1,沈学顺4,5,苏勇4,薛海乐5,窦宝成6(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93811部队86分队;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95920部队气象台).GRAPESGFS 2.0模式非系统误差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3期
-
庄照荣1,2,王瑞春1,2,王金成1,2,龚建东1,2(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GRAPESMeso背景误差特征及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3期
-
贾小芳1,颜鹏1,孟昭阳2,汤洁1,张勇1,颜旭3(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2016年11—12月北京及周边重污染过程PM2.5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3期
-
梁丽1,雷勇1,张帅弛2,李涛2,庞文静1,王志超1(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基于DBSCAN与网格搜索的雷电定位算法[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3期
-
郭玉娣,刘彬贤,梁冬坡(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变分方法在渤海海域ASCAT风场订正中的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3期
-
霍治国1,2,尚莹1,邬定荣1,吴立3,范雨娴4,王培娟1,杨建莹1,王纯枝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南省益阳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伍红雨1,2,邹燕3,刘尉1(广东省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气候中心).广东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定量化评估及气候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陈悦丽1,赵琳娜1,王英2,王成鑫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韦青1,李伟1,彭颂2,薛峰1,赵声蓉1,张金艳1,齐丹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聚创高科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级天气预报检验分析系统建设与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吴姗姗1,吕伟涛1,齐奇1,武斌1,陈绿文2,宿志国1,姜睿娇1,张长秀1,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基于光学资料的广州塔附近下行地闪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董晓云1,余锦华1,梁信忠1,2,马圆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多学科中心).CWRF模式在中国夏季极端降水模拟的误差订正[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陈燕1,张宁2(江苏省气候中心;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沿海近地层风阵性及台风对其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尤金,郑栋,雯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东亚和西太平洋闪电时空尺度及光辐射能[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刘佩1,银燕1,陈倩1,楼小凤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试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吸湿性播撒对暖性对流云减雨影响的数值模拟[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徐敬1,陈丹1,赵秀娟1,陈敏1,崔应杰2,张方健1,3(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RMAPSChem V1.0系统SO2排放清单优化效果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张博1,赵滨1,2(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一种集成风向风速的风场空间检验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2期
-
韩丰1,龙明盛2,李月安1,薛峰1,王建民2(国家气象中心;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循环神经网络在雷达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1期
-
马舒庆1,陈洪滨2,王国荣2,甄小琼2,3,4,许晓平5,李思腾6(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南宜通华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研究所).阵列天气雷达设计与初步实现[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1期
-
王培娟1,霍治国1,2,杨建莹1,吴霞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基于热量指数的东北春玉米冷害指标[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1期
-
宋艳玲1,王建林2,田靳峰3,彭明喜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德国基尔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气象干旱指数在东北春玉米干旱监测中的改进[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1期
-
刘郁珏1,苗世光1,刘磊2,胡非2,3(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修正WRF次网格地形方案及其对风速模拟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1期
-
汪天颖1,2,3,霍治国1,3,杨建莹1,李旭辉4,吴立1,张桂香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耶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湖南晚稻洪涝过程等级指标构建与演变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1期
-
曾晓青,薛峰,姚莉,赵声蓉(国家气象中心).针对模式风场的格点预报订正方案对比[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1期
-
王成刚,魏夏潞,严家德,金莲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气象探测环境等级评估方法及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9,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