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若欧1,张永莉1,杨康权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象台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20年8月中旬成都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学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徐文嘉1,2,胡文东1,2,3,丁禹钦1,2,贾净翔1,2,杨文达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工程实验室;空军工程大学空管领航学院).成都地区一次极值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初步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谢欢,杨笔锋,张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程思,陶宏才(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一种融合时间权值和用户行为序列的电影推荐模型[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包俊,张新有,朱宏颖,赵琦(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基于多种生物特征识别的RFID门禁系统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倪鹏程1,刘昆1,杜雨洺1,孙筱枫1,董志诚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闪电对n79频段5G微带天线的电磁耦合效应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庄慧敏,张江林,杨鸣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控制工程学院).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双边LCC补偿网络参数的鲁棒优化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郭晓宇,程志刚,毕瑞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三江源地区冬半年云光学特性与积雪的分布及相关性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王涵1,王秀荣2,郑江平2,宋雪茜3,蹇宛霖1,王式功1,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环境气象与健康研究;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遵义院士工作中心).中国天然氧吧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刘志1,2,刘平1,2,祁红彦3(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基于私有云的安全射界图在线制作系统的构建[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陈瑶瑶1,邓小波1,黄启宏1,刘海磊1,王乙竹1,袁淑杰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刘辉权,褚芸欣,王凌云(民航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2015-2021年成都终端管制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郝博胜1,高霞2,周晔2,王海江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激光测风雷达径向风速的质量控制方法[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昝智明,杜雨洺,余志强,李一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潘昱杉,李谢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田涵元,王福增,王秋淞,段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贵州地区强对流天气防雹雷达回波特征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葛荣凤1,王晶晶1,迟妍妍1,许开鹏1,王长有2(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区划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熊磊,何培宇,方安成,秦雷亮,潘帆(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基于残差-注意力和LSTM的心律失常心拍分类方法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秦雷亮,何培宇,方安成,熊磊,潘帆(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基于CNN-LSTM的柯氏音五时相分类方法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灵玉,邓博,袁林,贺壮,杨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平衡小车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莫梓续,李荣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基于多模谐振器的超宽带滤波器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胡仕兵(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应用差分进化算法的频率抽样法线性相位非递归数字滤波器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姜楠1,袁淑杰1,刘芷含1,阮迪陈1,彭映杰2,王劲松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陈文龙1,竹利2,黄欣1,陈朝平3(凉山州气象局;南充市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台).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王韧1,唐涛2,敬守钊1,樊勇1(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具有共形能力的阻抗可调天线[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周昱1,尹志聪2,周筠珺2,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贵州威宁一次雹暴过程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浩楠,曾胜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兰延文1,郭丽君2,李森3(驻马店市环境监控中心;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驻马店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韵佳,张浩杰,崔志成(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器折叠翼舵结构的动力学建模与模态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杜捷1,王海江1,孙召平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基于模糊逻辑的双偏振天气雷达地物杂波识别算法[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