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锐1,李泽源2(西交利物浦大学;河南大学).在华美式报纸《大陆报》对茶叶的报道研究[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任思博(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坭兴陶与六堡茶——历史渊源、保护传承与融合发展[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彭维斌(厦门市博物馆).闽南功夫茶的形成及对日本煎茶道的影响[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王建平1,杨东铭2(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茶为媒:文人冒襄与茶人的交往[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吴题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唐宋茶画探究饮茶风尚之变迁[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施由明1,张高丽2(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博物馆).论禅茶与佛教中国化之关系[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鲍志成(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发展战略和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本定向:构建新时代茶文化研究大格局[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李竹雨,赵丹(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茶炉考[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任宝龙(无锡博物院).明清宜兴紫砂外销欧洲的文化映射与互鉴——基于英国V&A博物馆典藏的考察[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柏雨婷1,顾军2(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论唐宋时期寺庙“茶药共饮”的习俗[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康晨曦(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唐宋时期蒙顶茶的兴衰及原因[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李艳萍(闽南师范大学).丁谓与蔡襄对北苑茶文化的贡献[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顾雯1,2,马莉3,4(日本东海大学;佐贺茶学会;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日本镰仓时期的茶禅传播——以镰仓圆觉寺为例[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冯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关于日本近代茶道精神的哲学思考[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竺济法(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宁波市文史研究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吴觉农《茶经述评》文史疑误校证五则[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赖江坤(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华茶改良视角下的晚清中国茶业教育[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孙小为,李剑锋(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文学院).从《世说新语》看唐以前饮茶观的两面性[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阳达,唐林(华东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三言”中的茶文化略论[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郭孟良(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茗史》作者万邦宁籍贯考辨[J].农业考古,2022,第5期
-
廖运生(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提升农民主体性的百年探索与发展[J].农业考古,2022,第4期
-
杜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韧性视域下数字乡村建设的新向度[J].农业考古,2022,第4期
-
党晓虹1,刘新民2(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传承与超越:传统乡规民约融入乡村治理现代化探究[J].农业考古,2022,第4期
-
田立法,张妍彬,赵娅娅(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农村数字文化赋能农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J].农业考古,2022,第4期
-
王慧珍1,谷家荣2(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互动与共生:兰坪盐马古道线路上的街镇研究[J].农业考古,2022,第4期
-
李德楠,王聪明(淮阴师范学院).近代淮河下游地区的水旱田分界* ——基于“清河不产稻而人食米”现象的解读[J].农业考古,2022,第4期
-
张彤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唐代微生物技术的发展* ——以《四时纂要》为中心的考察[J].农业考古,2022,第4期
-
田苗(西北大学文学院).茉莉传入中国时间新论[J].农业考古,2022,第4期
-
张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晋国“作爰田”与地方管理制度鼎革[J].农业考古,2022,第4期
-
艾开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陕甘宁边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考古,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