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戴震“自然—必然”范畴的理论新意再探析[J].中国哲学史,2023,第3期
-
欧阳镇(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印顺法师会通三系思想及其特色[J].中国哲学史,2023,第3期
-
王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论儒家王道理想的道德基础及其现代困境[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裴健智(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再论《黄帝四经》的成书时代——以方法论为中心[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袁志伟(西北大学哲学学院).辽宋佛学融合之下的万松行秀禅思想[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苗玥(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异见的辩与知:濠梁之辩再理解[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贺敢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袪魅与复魅之间——试论早期思想中的“灵”[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刘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蒙培元先生朱子哲学研究的贡献[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张洪义(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延平论“浩然之气”与“夜气”[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朱杰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朱子如何诠释“三年无改于父之道”[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刘沁(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实在、可能与现实:朱熹“有是理便有是气”新探[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马兵(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论析[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苏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成玄英虚理说的内涵、渊源与定位[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沈卫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阿弥陀佛临终要》与临终迁旨研究[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赵静(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论儒家哲学“以春见仁”的理论进路——以董仲舒、程颢、朱熹为中心[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潘斌(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凌廷堪的“复礼”思想及评价[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黄铭.《推何演董——董仲舒〈春秋〉学研究》[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李智福.《章太炎庄学思想研究》[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干春松.《儒学的近代转型》[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朱萌然(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道德形上学”中的“圆善”证成工夫与境界析论[J].中国哲学史,2023,第2期
-
王玉彬(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从“庄语”到“巵言”——庄子语言观念的生成脉络及其意涵[J].中国哲学史,2023,第1期
-
孙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认知心”到“统合心”——早期儒家心论思想新探[J].中国哲学史,2023,第1期
-
李耀南(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老子》的自然:语义指涉与二重哲学意涵[J].中国哲学史,2023,第1期
-
乐爱国(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朱熹对《论语》“小人怀惠”的解读及其问题——从安大简《仲尼曰》“仁而不惠于我,吾不堇其仁”看[J].中国哲学史,2023,第1期
-
张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何以安身?——从工夫视角看王艮安身论的确立[J].中国哲学史,2023,第1期
-
高瑞杰(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王者无外与天下有界——汉代今古文经学视域下的复仇辨义[J].中国哲学史,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