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奕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朱光潜意象理论及其对当代美学的影响[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罗争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张伯端及其《悟真篇》诸问题的再检讨[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高慎涛(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诗人主客图》所载诗人杨乘墓志及其文献价值[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张英(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不在场的情人”:论唐宋词中的“时空阻隔”[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王精金(高丽大学东亚文学研究所).胡适的宋诗观之检讨[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李立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论林语堂的认同危机与角色转换[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许永宁(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文学研究路径考察[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温庆新(扬州大学文学院).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现代“《红楼梦》化”的生产性批评接受[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刘雨过(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佛教与明代神魔小说的宏观空间构建[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黄丽俐(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清代湖南宗族文章总集编纂与文学世家建构[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曹祥金,刘佳(山东大学文学院).走向世界的中国“哥伦波”——清末民初本土冒险主题小说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余祖坤(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论古代文法理论中的“顿挫”[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顾瑶(复旦大学英文学报).近代东亚文学史上的拜伦时空:以苏曼殊和北村透谷为例[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李碧1,彭志2(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徐伯龄《蟫精隽》中的词学批评及其词史价值[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向吉发(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从“人性”的描绘到“哀歌”的鸣奏——沈从文小说《萧萧》1930年初刊本与1936年再刊本对读[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李金坤(江苏大学文学院).洪亮吉《北江诗话》诗学观及其诗歌呈现[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陈兵(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哈格德、男子气概与林纾的翻译[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王敏(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天龙八部》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借鉴与化用[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李玮(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重新发现林语堂——评肖百容《林语堂小说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陈晨(复旦大学中文系).《西游记》女妖书写与道教全真化环节[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2期
  • 禹权恒(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野性的呼唤——上海时期鲁迅对动物电影的社会学思考[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1期
  • 张志杰(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诗格与故事:日本汉诗人的禁体诠释及其仿拟[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1期
  • 郭景华(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唯物史观对中国现代文论建构影响的另一种面相——兼论向培良“人类的艺术”观及其相关问题[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1期
  • 丰杰(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体重塑与文化式微——论当代京味小说中旗人形象的流变[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1期
  • 赵敬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论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的面容与德性——以《水浒传》及其插图为中心[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1期
  • 张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续佳句而成篇: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写作方式[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1期
  • 刘锋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韩愈“不平则鸣”说的诗学归属论[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1期
  • 魏琛琳(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李渔戏剧理论英译及接受史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1期
  • 王小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时期吴宓传播的美国新人文主义文学理论[J].中国文学研究,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