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姝1,郑和斌2,陈立玲3,陈俸4,郭荣5,王彬1,张帆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市昌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三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控害效果比较[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王佳1,2,曾广智3,汪哲2,谭宁华1,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传统天然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杀线虫植物以及植物源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曹伟平,宋健,冯书亮,杜立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球孢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罗礼智,程云霞,江幸福,张蕾(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草地螟的寄生蜂及其与寄主的关系[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张腾飞,张航航,周红霞,朱虹(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相关基因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李海薇,韩万里,王梦瑶,罗明,韩剑,顾爱星(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农林有害生物监测与安全防控重点实验室).棉花枯萎病拮抗短小芽胞杆菌筛选鉴定及生防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韩海斌1,姜珊1,2,王建梅3,刘爱萍1,黄海广4,徐林波1(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条件和低温贮藏[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汪文强,李勇,张旭辉,魏万玲,周丰武,李素平,李杰(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烟管菌M−1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沙月霞1,曾庆超2,王昕3,沈瑞清1,刘浩1,王喜刚1(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防治稻瘟病芽胞杆菌的筛选及效果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彭映辉1,赵何璐1,熊国红2,扶巧梅1,刘敏1,蒋丽娟1,黎继烈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家用杀虫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种扁柏属植物精油对蚊虫的毒杀、驱避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王海娇1,王轶楠1,高飞1,段鹏飞2,刘向阳1,游秀峰1,姚伦广2,赵特1,周琳1(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省新型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的生物活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杨文庆,樊东(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黏虫几丁质酶MsCHT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蜕皮激素的调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张荣胜,王法国,齐中强,杜艳,刘永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加工及田间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陈珺君1,刘晓艳2,闵勇2,杨自文1,2(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表达aiiA基因多黏芽胞杆菌工程菌构建与功能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石廷玉1,2,王园媛3,向宇波1,董兴高1,袁志明2(湖北民族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蛋白组学分析多聚磷酸盐在球形芽胞杆菌适应营养恢复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甘玉姿1,2,3,肖贵2,3,邓启云2,吴俊2,柏斌2,卢向阳1,周波3(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际水稻研究所).菲律宾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中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的序列与功能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赵海龙1,2,石洋1,2,涂雄兵2,董辉1,张泽华2(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苜蓿斑蚜的控制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李国1,赵辉1,刘元元1,张梦恬1,庞学兵1,郭建强1,李湘钰2,祝建波1,王爱英1(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一师七团林业工作站).多元混菌培养对棉花黄萎菌拮抗效果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王占斌,李勍,严善春,冯连荣(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ANEPⅢ毒蛋白的表达调控及其抗虫效果的生物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李进一1,卢彩鸽2,刘霆2,刘伟成2,苏海佳1(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短密木霉新菌株BF06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与促生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3期
  • 杨忠岐1,王小艺1,张翌楠2,张彦龙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曾凡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昆虫人工饲料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王志华1,于静亚1,沈锦1,董立坤1,张涵2(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湖北凡华市政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花绒寄甲人工繁育及应用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何林懋,申屠旭萍,李丹婷,孙帆,俞晓平(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杀菌剂与吡虫啉混合配剂对褐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莽逸伦,韩岚岚,赵奎军,李东坡(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蜡蚧菌和3种低浓度杀虫剂混用对大豆蚜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孟祥坤1,2,朱超1,于新1,刘元军1,胡兆平1,2,范玲超1,2(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毒力白僵菌的筛选及对花生甜菜夜蛾的致病力[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杨文波1,2,吴国星1,吴道慧1,袁跃起1,秦小萍1,包强2,田春景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不同蜂虫比对管氏肿腿蜂繁育效果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胡道武1,2,张帅1,雒珺瑜1,王春义1,吕丽敏1,张利娟1,崔金杰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大学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不同作物上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的发生规律[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陈名君,章西,侯囡嵩,黄勃(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别山区绿僵菌属物种多样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