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田山川,张晓娜,汝少国(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常见除草剂对硬骨鱼类和双壳贝类生殖能力及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王浩楠,李烨,傅志强,乔显亮(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生素解离形态对其植物富集及人体暴露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杨翼1,2,饶钦雄1,孙诗谣1,徐静茹1,赵志辉1,杨俊花1,主性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多溴联苯醚在肝脏中的残留代谢及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刘旭东1,2,张智淮1,张玉超1,杨旭2(茅台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M2.5与甲醛联合暴露对出生早期大鼠自闭症样病变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黎昕1,宋晓红1,2,3,4,李钰静1,杨涛1,闫小雨1,黄思齐1,王颖琪1,曾鸿鹄1,2,3,4(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2种抗生素联合暴露对食蚊鱼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纪丽鹏1,王月1,褚福浩1,黄一1,鲁浩1,朱亮2,3,徐向阳2,3,李家科4,莫淑红4,孔赟1,3,4,5(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纳米材料对微藻的生态毒性效应及机理[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徐其静1,2,罗增明1,2,李林1,2,赵宇1,2,马晟1,2,刘雪1,2(西南林业大学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野生牛肝菌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武子豪1,张司雨2,董仕鹏1,毛亮1(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机器学习在纳米材料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杨倩1,任文娟2,刘济宁3,汪贞3(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河海标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双酚P对斑马鱼的生长和发育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李思琦1,2,许彤1,徐丽1,陈旸升1,郑丽萍1,3,4,谢群慧1,赵斌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溴代咔唑与雌激素受体和芳香烃受体的交叉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张宇峰1,陶全1,徐雨静1,杨晔1,2,尹登科1,3(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与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戊唑醇低剂量暴露对大鼠胆汁酸合成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洪俊华1,张瑾1,2,骆纵纵1,马添翼1,申慧彦1(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省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重点实验室).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抑制作用特点[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倪楷模,刘学渊,马荣,赵龙庆,何超(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柴油车排放颗粒物在人体呼吸道沉积特征的模拟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何娟1,李敏1,2,周梅1,马璐1,王雅遥1,闫兴富1,2(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民委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生态保护重点实验室).利用分子相似性指数法构建酚酸类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剂量效应关系[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刘霞1,林昌虎1,王泽兰1,姚杰1,任洪玥1,何令令2,涂成龙3(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毒性检测中心;贵州大学国土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辣椒素对蔬菜中氟生物可给性影响的离体实验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杨丽萍1,郭红会1,杨慧1,汤蓉1,2,3,4,李大鹏1,2,3,4,李莉1,2,3,4(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长江经济带大宗水生生物产业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池塘健康养殖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慢性亚硝酸盐暴露引起雄性斑马鱼脑神经递质紊乱及行为异常[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蒋进,王碧莹,吴笛(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臭氧老化聚苯乙烯微塑料和标准聚苯乙烯微塑料小球短期经口暴露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能量代谢相关激素影响的比较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唐自强1,2,冯惠1,幺冰1,冯长君1(徐州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徐州技师学院).多氯联苯生物降解速率常数的电性拓扑模型[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罗丛强1,王素钦1,左俊2,罗玉双1,甘南琴3(湖南文理学院,环洞庭湖水产健康养殖及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常德市农业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心,微生物创新技术团队;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福建省流域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水生态健康研究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鱼腥藻毒素的生态毒性研究及展望[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周培亮1,2,熊倩1,2,吴颖琳1,2,刘有胜1,2,刘芳3,应光国1,2(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化学品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浮萍在PPCPs修复中的应用与机理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宋淑玲1,2,马晓东3(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环境-生物系统中HBCDs非对映异构体的迁移转化规律[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杨鑫,胡靖蕊,黄坤,武佳韵(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硫酸铜暴露对牛蛙心缩能力及神经冲动传导影响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王绿平,张京佶,陈晓倩(上海市检测中心生物与安全实验室).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室间比对[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苏静,张玮(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基于光谱技术的土壤环境污染物成分检测方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葛海虹1,钢夫2,何立2,赵静1(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固体废物与土壤生态环境技术中心).美国实施化学物质数据报告制度的进展及思考[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葛海虹1,张静2,苏闯2,杨力1,赵静1(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广东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中心).韩国化学品调查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5期
  • 叶卓幸1,汤燕君1,何璐茜1,2,白红1,2,高方舟1,2,张敏1,2,刘有胜1,2,熊倩1,2,赵建亮1,2,何良英1,2,应光国1,2(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广东省化学品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研究进展:质粒介导的替加环素耐药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吴亚梅1,2,3,王育鹏1,王康2,3,田佳宇2,3,陈延华4,邹国元4,徐笠2,3(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北京市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刘珊1,2,吴丰辉1,2,瞿广飞1,2,赵晨阳1,2,陈帮金1,2,杨玉益1,2(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磷石膏堆存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其生态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李佳乐1,2,王瑶1,2,董一慧1,2,王萌1,2,赵齐灵1,2,周永康1,2,丁惠君3,尹柳权2,曹扬艺2,谢居雄2,孙占学1,2(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省水利科学院).鄱阳湖流域袁河水体典型抗生素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