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霍存福(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从考词、考事看唐代官员的考课标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汤文平(暨南大学法学院).我国当前民法发展战略探索:法学实证主义的当代使命[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王家国(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所有权的拟制属性与社会功能:兼论“公的所有权”及其实现路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肖永平(武汉大学法学院).论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法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陈年冰(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中国语境下的请求权方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张文显.制定一部21世纪的中国民法典[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夏引业(清华大学法学院).一国两制下香港终审法院的角色与立场:以“吴嘉玲案”终审判决为中心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邱本(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论民事生活与民法典[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于永宁(山东大学法学院).论开放结构背景下的法官自由裁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张文显.学术信息[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郭栋(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法典制定的法哲学反思:第七届全国部门法哲学研讨会综述[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4期
  • 付子堂,朱林方(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构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陈云良,蒋清华(中南大学法学院).中国共产党领导权法理分析论纲[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李滇1,樊华中2(嘉兴学院;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刚弱两需分野下我国判决说理模式新探:以S市F区法院判决书为样本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耿玉基(南京大学法学院).超越权力分工:行政司法化的证成与规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刘连泰(厦门大学法学院).美国法上请愿免责的标准变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吴保平(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政治哲学视角下的商鞅之“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论党与法的高度统一[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马长山(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当下中国的公共领域重建与治理法治化变革[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罗梅1,寻锴2(吉林大学“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规律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十八大以来的司法规律研究文献综述[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李年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私人行政司法审查受案标准的美国经验:兼论我国私人行政责任机制的建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杨春福.有权不可任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王凌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司法判决中的实践理由与规范适用:儒家“原情定罪”整体论法律推理模型的重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彭巍(吉林大学“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司法规律学术研讨会纪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3期
  • 段文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程序保障第三波的理论解析与制度安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2期
  • 沈贵明(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二重派生诉讼适格原告要件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