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陆芊芊1,郑凤琴1,毕瑞迪2,陆雪婷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涠洲岛气象站).2021 年涠洲岛4 次海雾外场观测数据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卢伟萍1,孙靖雯2,肖志祥1,赵华生1,莫建飞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梧州市气象局).2020 年5 月16 日广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成振华,周坤论,陶伟,黄剑钊,王玮,景坤(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基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的降水现象仪和雨量筒数据一致性检验[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王皘,向纯怡,许映龙,钱奇峰,董林,马杰(国家气象中心).2022 年1—6 月全球热带气旋活动概况及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梁嘉颖,董良淼,覃月凤,梁依玲(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南宁).2020年广西首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黄滢,黄春华,刘金裕(防城港市气象局).广西一次持续性暖区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何莉阳1,苏传程2,覃卫坚1,邓悦2,赖晟1,朱秋宇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三套再分析气温资料在广西的适用性评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黄卓帆,梁岱云,李紫甜,周琰,冯艺昕(南宁市气象局).2020 年南宁“5·11”暴雨成因初探及可预报性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董良淼1,范娇1,张正国2,詹莹玉2,韦增岸2,李林红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广西空中云水综合分析评估系统功能设计与业务实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常倬林1,2,党张利1,2,贾乐1,2,曹宁1,2,邓佩云1,2,周楠1,2(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宁夏六盘山区一次人工增雨条件观测分析和效果评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张丁丁,黄莉,周琰(南宁市气象局).2020 年广西南宁一次极端暴雨特征及预报偏差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林奕桐1,汤耀国1,叶骏菲2,玉建成3(南宁市气象局;邕宁区气象局;广西海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生态环境决策的城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宁市五象新区为例[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翟舒楠,黄伊曼,刘国忠,陈见,黄荣(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一次多类型降雨组成的暴雨成因及预报偏差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李向红,伍静,曾毓琳,张雅昕,黎微微,王艳兰(桂林市气象局).2021 年6 月27 日—7 月4 日桂东北连续暴雨成因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蒋亚平,农明哲,马智,苏彦,黄秋丰(崇左市气象局).2021 年5 月桂西南一次混合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陈绍河,蒋承志,林文桦,曾琪,彭光固(防城港市气象局).广西防城港山区“6·16”大暴雨成因机制及数值模式误差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邓汝伊,蒋健,梁栋(百色市气象局).广西8月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的预报检验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3期
  • 孙崇智1,李有华2,王振国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周冠博1,2,钱奇峰1,吕心艳1,聂高臻1(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在台风监测和预报中的探索与展望[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黄翠银1,莫雨淳2,何莉阳1,陈丹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广西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的气象要素阈值及大气环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杨金红,吴蕾,李瑞义,孟昭林,姚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雷达监测产品在2021 年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刘莹1,2,陈朝平1,2,陈莹1,2,龙柯吉1,2,周秋雪1,2(四川省气象台;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于CMA-REPS 小时降水的邻域集合预报应用试验[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李妍君,何洁琳,秦川,周秀华(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变暖背景下南宁市气候承载力定量评价[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林振敏,黄荣,戚云枫,曾小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广西对流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建设与效益评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戚云枫1,曾小团1,梁苑苑2,白龙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南宁市气象局).广西网格预报系统融入“天擎”的实践与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李艳兰1,李妍君1,丘平珠2,秦川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1961—2020 年广西冬季旅游高影响天气的变化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陈艺宏,林溪猛,黄声锦,庄毅斌(福建省漳州市气象局).黄金百香果苗期寒冻害低温指标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何莉阳1,韦玉勇2,廖胜石1,陆虹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东兴市气象局).1961—2021 年广西东兴市暴雨日数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