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红慧(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办公室).从《聊斋制艺》看蒲松龄科举不第的内在原因[J].蒲松龄研究,2019,第1期
-
张姣婧(北京大学中文系).蒲松龄诗歌里的暮夜书写 ——兼谈《聊斋》创作的笔法渗透与情感补偿[J].蒲松龄研究,2019,第1期
-
刘铁(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清宫聊斋戏的改编:从《娇娜》到《松雪缘》[J].蒲松龄研究,2019,第1期
-
马俊慧1,马晽文丽2(宝应县公安局;上海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对“铸本”的考察:兼及《聊斋志异》的成书[J].蒲松龄研究,2019,第1期
-
王同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聊斋》美人 各具风韵(三)[J].蒲松龄研究,2019,第1期
-
徐玉如(临沂大学文学院).文学地理学 ——《聊斋志异》研究的新视野[J].蒲松龄研究,2019,第1期
-
任增强(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美国汉学家宋贤德《聊斋志异》全英译本序言系列译文(一)[J].蒲松龄研究,2019,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