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成,陈建平,杜江丽,高帅(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石灰岩开采区硬岩边坡复绿技术及其适用性[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杨天春1,2,许德根1,3,张启3,4,朱云峰2,3(湖南科技大学岩土工程稳定控制与健康监测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页岩气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恒基隧道工程有限公司).高密度电法在隐伏溶洞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尚敏1,徐鑫1,Dave Chan1,2,张国栋1,梁鸿熙1(三峡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基于降雨渗流场变化的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变形机制与预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卢毅1,施斌2,魏广庆3(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基于BOTDR与FBG的地裂缝定点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孙晓涵1,彭建兵1,2,崔向美1,蒋臻蔚1,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盆地地裂缝与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关系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宋子岭,杨添,赵立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含多层软弱夹层的顺向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沈志平1,2,孙洪1,吴斌1,2,王鸿1,2,付君宜1,2(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贵州省岩溶地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溶洼地地区典型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建议[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王娜1,徐素宁1,周家晶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于DInSAR技术的煤矿区地面沉陷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陈松,陈剑,刘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粒度分维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王秀丽1,2,张智江1,2,冉永红1,2(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泥石流格宾拦挡坝在冲击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杨立中1,王高峰2,王爱军2,姚亚辉2,胡亚会1,李元伟3,刘哲儒3,关宏伟3,刘金辉1(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陇东黄土丘陵区滑坡形成机理分析——以环县西北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江君1,2,3,魏世玉1,2,3(重庆市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基于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采高对顺层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毕冉1,唐晓2,刘保健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中交公路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道路与轨道分院).基于能量跟踪法的边坡落石运动过程模拟[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李俊峰1,张小趁2,刘红岩1,褚宏亮3,倪天翔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华北科技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数值模拟浅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王婷玉,罗周全,黄俊杰,秦亚光(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空区三角形投影体积算法及其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题正义1,2,李洋1,乔宁1,秦洪岩1,2,陈明元1,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技术研究院;越南煤炭集团工业及煤矿投资咨询股份公司).基于工作面来压特征确定顶板断裂带高度及其验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王卫东1,郑怡2,张永志1,赵云峰3,卞龙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省地震局汉中综合地震台;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陕西渭河盆地地裂缝的构造机理[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黄曼娜,邹宝裕,白雷超,罗明良(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历史时期泾洛河流域地震时空格局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邬长福1,2,姚贵佳1,陈亮1,黄亮1,涂志刚1(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基于Geo-Studio的离子型稀土矿边坡稳定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杨铭1,陈洪凯1,2,陈斯祺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滑坡格构-锚固工程结构计算及其应用——以重庆万州清泉路滑坡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魏占玺1,董建辉2,3(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基于关联度的滑坡位移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张宝安,李佳音,卢洋,刘长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空区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苏仲杰1,杜淑震1,黄厚旭2,范子博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汪民(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大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赵占群1,2,杨强国2,谷明成2,吕显福1,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得荣峡谷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措施建议[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李满意1,2,马磊1,魏燕珍1,司洪涛1,廖云平1,向喜琼3(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市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条形孤立单薄陡崖带变形机制与失稳判据[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征稿简则[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期刊编辑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网络采编办公系统运行通知[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