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彭大坪,艾均文,任立志,宋拥军,朱贤,赵娟(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提高家蚕原原种繁育质量的技术要点和建议[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成希飞1,方廖琼2(西南大学教务处;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以荧光标记的细胞融合实验为例[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艾均文(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锦绣1号”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司马杨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岗位).推广家蚕新品种助力丝绸企业高质量发展[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马艳,黄宏佑,冉瑞龙(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新工科背景下交叉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黄平(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桑树新品种“云桑7号”通过专家现场鉴定评审[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廖森泰(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评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通过成果评价[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范涛(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家蚕夏秋用品种“皖丰×润康”通过审定[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陈胜静(重庆两江新区市政园林水利管护中心).桑树在生态修复和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概述[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刘金凤(山东省鲁丝桑蚕种质量检验所有限公司).原蚕饲养预防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具体措施[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蚕学通讯》编辑部).著作权声明[J].蚕学通讯,2021,第2期
  • 赵珮1,唐小平1,何佳洋2,黄传书1(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农技推广站).二氧化氯(ClO2)用于桑椹保质保鲜的试验[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贾雪峰(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生氰糖苷在鳞翅目昆虫体内的代谢机制研究进展[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林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抗逆品种改良岗位).稳步发展的广西蚕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谢广平(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人工饲料育专用家蚕品种“中2016×日2016”的繁育技术要点[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张雨丽1,刘艳伟1,陆俣伽1,鲁成2,韦博尤1,王平阳1,闭立辉1,韦伟1,张桂征1(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龄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蚕蛹和蚕沙营养成分检测[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唐露,罗太明,谌伦富,黄传书(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桑叶和桑椹中的生育酚种类及含量检测[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廖森泰(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入选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孙曼萁1,魏欣1,石敏2,朱勇1(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重庆市万州第一中学).有机磷农药乐果对家蚕子代生殖功能的影响[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曹锦如(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浙江省地方标准《1~3龄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规程》通过审定[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王树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海南蚕桑产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与‘三农’服务”荣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朱绪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特殊性状家蚕品种“萃华×春晖”通过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韦博尤,黄玲莉,黄文功,张桂征,刘艳伟,陶积阳,安春梅,张雨丽,苏红梅,蒙艺英,闭立辉(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丝胶茧品种桂蚕6号的选育[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王少伯(四川省南充蚕种场).桑树超高立体嫁接试验初报[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 李树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资源综合利用岗位).大连市地方标准《柞蚕丝素肽》通过专家审定并发布实施[J].蚕学通讯,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